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关于建国60周年的作文

精品作文 时间:2023-01-03 13:15:33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关于建国60周年的作文》【第一篇】

  建国60周年作文:泉州变迁

  这一年我依旧看到她华丽的在枝头绽放,人们说她宛如一抹天上降落人间的圣火,在繁茂的花枝上纵情燃烧。从她扎根于这片南国大地至今已有千年,她与这座她生活的城市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从繁盛到衰落,从战乱到和平,从衰败到复兴。这里的人们叫她刺桐花,把她看作热情与吉祥的象征,人间幸福美好的代表。闽海云霞绕刺桐,往年城郭为谁封,有人说盛放枝头的她开在春天,生如夏花,亲近阳光,树姿优美。这座她生长了千年美丽古老的城池,当春风吹拂大地,百花怒放时,我知道,她只希望用她的娇艳花姿点缀她最深爱的土地,用如火的热情去点缀这座城市,点燃这座城市的激情。

  泉州,这片刺桐花扎根了千年的土地,时光流逝、生命轮回,正因这片土地一直给予她母亲般的温暖,让她对这座城市的爱,早深植于她的骨髓。泉州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有过繁华,有过萧条,犹如广袤的平原上那株随风飘零的蒲公英,摇摆不定;又似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起起伏伏。那些过去与现在的记忆,在年迈的老者脑海里渐渐模糊,在尘封的档案里也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文字,但我知道,那些记忆之于刺桐,却是生命力流动的血液,跳动的脉搏,是铭刻在她年轮里永恒的烙印。无论花开花谢,刺桐只求时刻注视这座她深爱的城市,在她的年轮里记录下这座城市一点点的变化,见证她一步步的复兴!

  过去的泉州只有斑驳陆离的街道,摇摇欲坠的危楼旧屋还有一条穿行城内,垃圾肆虐,臭气熏天的内沟河。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却的就是那条曲折蜿蜒地穿行的内沟河,那是泉州城的防洪排涝系统,但从它建成至今就因水道狭窄,年久失修,淤泥堆积,每逢台风暴雨,山洪暴发,加上海潮顶托,就会形成内涝。那些沉积在沟底的污泥就会随水流蔓延到岸边,如果不小心沾到污水,不及时清洗将会引发皮肤过敏。在这时,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出入都要惊险万分的在砖头临时搭起的独木桥上摇晃一番。尤其是在酷暑时节,那小小的水沟中飘着大片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恶臭,还会招揽成群的苍蝇、蚊子。这样的环境对于那些住在水沟周边的人们来说宛如地狱,令他们苦不堪言!我也曾自那条内沟河边走过,那种刺鼻的臭气,甚至让她感到头晕目眩!而这些对于生在河边的刺桐而言,犹如生在地狱!她是一棵树,她需要充足的水源,当别的花草树木在优美的环境中恣意繁衍时,她却只能在恶臭的水沟边残喘。

  每当夏日来临,这里的蚊虫就日益增多,它们在水中繁衍下一代,成千上万的蛆在水中蠕动,那些被丢弃到水里和岸边的垃圾在高温之下腐烂,发臭,引来许多苍蝇蚊虫,而这里也成为它们生育下一代天然产房。每遇炎热的天气,内沟河水量少,沟底的垃圾混合着淤泥直接暴晒在太阳下,内沟河都会臭上一阵。当成千上万的蛆在水中蠕动,当刺鼻的臭气随着微风扑面而来时,每个途经此地的人都会掩鼻叹息,匆匆而过。曾经有几名厦门来的游客想要参观泉州的木偶艺术博物馆,但却被流经该街的内沟河的恶臭味逼得不愿再前行一步。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实啊!一条臭水沟竟让那些古老的历史文化难以光芒四射,竟让那些追寻历史文明的脚步不敢前进!纵使刺桐花开得再娇艳,比起那些弥漫空中的臭气,也形同虚设,在这样的沟边生长,她那华丽的舞台也不可避免的被灰暗的布幕所遮挡。

  为了彻底解决市区内涝,还市民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历届市委、市政府在整治市区内沟河的工作上都下了大工夫。十年前市政府决定整治多条沟渠,这之中也包括这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内沟河。在那段时期,干部群众齐心同力,即使是在烈日当头,臭气冲天,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所有人都一心一意为改变内沟河的面貌,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在那一百天的艰苦战斗中,堆积已久的垃圾被驱逐出境,成千上万的蚊虫被杀虫剂和消毒水绞杀,沉积多年的污泥被卡车送走。人们开始重筑沟壁,修葺栏杆,种植花草树木,一扫内沟河多年不变的肮脏景象,还它一个整洁干净的新面貌。内沟河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行整治以后,就成为市区的一个重要景观。整治后的内沟河一改旧容换新颜,古城内外,长渠如练碧波荡漾,绿树繁花掩映两侧楼宇,经过疏浚的清新河道、水系展现在市民面前,再现了泉州市区清泉随地涌、处处有花蹊的历史风貌,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现在刺桐花也不用在臭气污水中艰难度日,清清的水流自她身边流过,蝴蝶、鸟儿在刺桐树上栖息休憩,人们在她的繁枝茂叶下乘凉聊天,杨柳同她一起随风摇曳一条小小的沟渠代表了泉州人生活环境六十年来的巨变,曾经的断壁残垣被高楼大厦取代,今天的泉州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悠然自在的享受生活乐趣,品味人生真谛

  六十个春秋流逝,这片南国沃土的变化不仅仅在此

  这是一条长达2500米的街道,商店林立,各类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商业气息与文化氛围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浓缩南国建筑风格,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它那骑楼式建筑是闽南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着泉州侨乡人民和海外侨胞共同珍视的历史价值和情感色彩。中山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那时泉州成为武荣州的州治,并建设了州治的府衙、六曹都堂暑和参军厅等行政建筑。府衙前的南大街,就是现中山路的一部分,被设为市,并严格管理。随着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泉州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那时的中山路可容十四匹马齐驱。但是在历史终归是历史,繁盛的街市也会有萧条败落。到了明、清,朝廷闭关自守,海外贸易萎缩,泉州渐渐失去其东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中山路逐渐退化,到清末时,街道宽度被减小到一丈多宽,不免有几分惋惜。

  也许,就像历史的轮回那样,清政府在衰退后被推翻,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给中山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民国初年,泉州中山路由南洋华侨投资改造成为骑楼街道,建筑形式明显受到南洋的影响。这种骑楼建筑是别具一格的,风雨天挡风避雨,炎夏酷暑遮阳纳凉,骑楼下的顾客们这家进、那家出,有如闲庭信步,十分方便自在。在经历了战争和文革的洗礼之后,中山路得以保存了下来,住在这里的老泉州人,把被战争破坏的房子或渐渐老去的房子,进行翻新,虽然加入不少现代味,但还是保留了骑楼式的味道。早时的临街店铺,门面是一块一块的木板,显得古朴简陋;后来变成了玻璃门,廊柱也涂红漆绿;再后来又变成了金属门窗、柜台,一到晚间霓红灯闪闪烁烁异彩纷呈,恍若性感歌星的媚眼吸引过往的顾客与行人

  在我幼小记忆里的那条狭窄、颓败的中山路早已消失了。传统并时尚着用这个词来形容现在的中山路所展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在这条街上,你可以遇见各个历史阶段的东西,比如穿木屐的老人,手工食品商店,南洋风格的建筑,百货商店放眼那些铺子,华丽的装潢和那耀眼的射灯,总在第一时间抢夺了你的眼球,再扬起那动感十足的音乐,踩踏着节拍,让人有着一股想要进门逛逛的冲动。不过在这一片时尚华丽中,总有些一颇为个性的小店,你能淘到泊来的外国货,或者民族风情十足的小装饰品。最重要的是在中山路上能边走边逛边吃,走在这独一无二的排式骑楼,品尝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小吃挺多的,以前没几间,后来越来越多了,走累了,就找间小店进去歇一歇脚,喝点饮料,吃点东西,怎不是一种乐趣呢?春夏交替的时候,有淹渍的酸桃,秋风吹起,便有担担子的板栗子。美丽的刺桐就在这样繁华的街市盛放,低垂的枝头挂满了火红的花朵,静静的看着人群从树下经过,用她繁茂的枝叶为来往的人们遮阴挡阳。这一切是同刚解放时的泉州有着天壤之别的,那些颓败萧瑟不再,有的是霓虹闪烁,异彩纷呈,置身其中,这能仿佛让我看见了千年以前东方第一大港的蓬勃活力

  这个享有海滨邹鲁之誉的美丽城市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走过了多少泥泞,穿越多少荆棘,才拥有今天富强繁盛的景象,勤劳的泉州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与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相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魅力泉州!今天,坚强的泉州人把刺桐花奉为他们的城市市花,而刺桐也将永远的守护这个古老美丽的海滨城市,用她的如火娇艳去点缀这个正在腾飞的城市,让泉州更加灿烂辉煌

《关于建国60周年的作文》【第二篇】

  建国60周年作文:人生的意义

  高三(1)班丁泽昊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百年的时光?不!人生不是公式,它是由人而定,由人而生的。

  对于霍金来说,人生便是无尽的探索;对于海伦来说,人生将是绚丽的想象;对于孔子来说,人生就是仁爱的奋斗。与其反之,对于海子来说,人生便是无望的黑暗;对于秦桧来说,人生将是肮脏的权利;对于和珅来说,人生就是贪污的金子。

  每一个人的人生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或光明或黑暗,或奋进或颓废,或美丽或丑陋。话说回来,人生只是一个过程,来时几声哭泣,走时几人叹息。但世间万物无不在走这个过程,每一个人都是首先活在这世间,然后历经沧桑,最后走向灭亡。而人生的意义便是在这个过程中定下的。

  我想人生的意义是没有止境的,因为你活着一天就会有一天的意义。就不能有满足的思想,就要不断的追求,要在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眼下所没有的、追求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得到的。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应该属于自己的才去追求。

  如果我们奋斗了,努力了,既使我们没有成功,起码是无怨无悔!这也是人生的意义。

  曾经听过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旅客在沙漠里走着,忽然后面出现了一群饿狼,追着他来要群起而噬。他大吃一惊,拼命狂奔,为生命而奋斗。就在饿狼快追上他时,他见到前面有口不知有多深的井,不顾一切跳了进去。那井不但没有水,还有很多毒蛇,见到有食物送上门来,昂首吐舌,热切引项以待。他大惊失色之下,胡乱伸手想去抓到点什么可以救命的东西。想不到天从人愿,给他抓到了一棵横在井中间的小树,把他稳在半空处。于是乎上与饿狼,下有毒蛇,不过那人虽陷身在进退两难的绝境,但暂时总仍是安全的。在他松了一口气的时刻,奇怪的异响传入他的耳内。他骇然循声望去,魂飞魄散地发觉有一群大老鼠正以尖利的牙齿咬着树根,这救命的树已是时日无多了。就在这生死一瞬的时候,他看到眼前树叶上有一滴蜜糖,于是他忘记了上面的饿狼,下面的毒蛇,也忘掉了快要给老鼠咬断的小树,闭上眼睛,伸出舌头,全心全意去舐尝那滴蜜糖。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那滴蜜糖。

  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去体会真正的快乐。

  指导老师:申思

《关于建国60周年的作文》【第三篇】

  建国60周年作文:山里来信

  每逢年关岁末,我都能收到家在山里的表叔寄来的信,他总是用平和的口气,流水账似的告诉我他家一年的收成,收了多少稻子,除去化肥、农药的费用,还剩下多少钱。表叔1960年加入,已经70多岁了。1978年以来,中央政策越来越好,粮价也有保证了,解决温饱绝对没有问题,碰到风调雨顺的年景,还能积攒些钱。老两口还在屋后的池塘里养了一些鱼,再买些猪肉,地里还有吃不完的蔬菜,过年待客就不用愁了。农闲时,表叔喜欢写楹联:国展宏图民展志,春盈大地喜盈门、一号红文兴九壤,三农政策富千家、百姓有田皆免税,九州无处不飞歌、一村美景一村笑,万户欢歌万户春他编写的一幅楹联,还在县里的比赛中得了二等奖。表婶就用那笔奖金,给他订了一份报纸。他还向县里建议成立一个楹联协会,让更多人特别是农村人,有机会经常参加业余文化活动。

  在农村,表叔算是一个有些文化的人,他一生勤劳躬耕,但吮吸了他一辈子血汗的苍茫大地,不可能镌刻他的名字。然而他却时时以一个党员的责任来要求自己,关注着农村的点滴变化。有一年年底,他在一封来信里,有些焦急地讲述了对农村现状的忧虑:除了粮贱,还有大面积的抛荒,青壮年劳力纷纷到城里打工。钱是挣到了,但地里的庄稼没人种,人们吃什么啊?表叔虽然生活在闭塞的山村,但每天通过报纸电视,也知晓些国家大事。他壮着胆子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给省委书记写了一封信。信中,他用大量通过调查得来的数据算了一笔笔账:一个单靠种田的纯农户收入是多少,一个村的抛荒面积有多少亩。对于赤手空拳的农民来说,调整产业结构,接受入世后的挑战与冲击,存在着多大的困难。农民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最希望的是什么他不无忧虑地表示,千万不可轻视农业,忽视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让老人感到欣慰的是,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虽然没有亲自给他回信,但省里相关机构及时给他回了信,肯定了他的许多观点,并且告诉他,中央十分重视农业,一系列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已经或即将出台

  自从表叔给省委书记写的那封信得到回复以后,他给我写信的情绪也明显高涨。有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今年乡里办了好几期多种经营培训班,县里来的专家免费向我们传授种植草莓、平菇的技术。农村信用社还给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000元,我去县城买回草莓秧子,在屋后的空地上搭了塑料大棚。信用社干部说,夏天草莓一上市,投下去的钱就能收回来。表叔还在信里给我讲了他和老伴的一次旅游。老两口带着自己烤的一锅韭菜饼,灌满两瓶井水,游遍了井冈山的风景名胜:玉女潭、龙卧山、红军洞家乡真美啊,他不顾疲劳,连夜撰写诗文。

  今年春节前,表叔的来信用的是从来没有过的激动语气:这些日子,我半夜里老会醒来,国家废除了农业税,咱们农户的日子真是比蜜甜。的诞生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88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啊!表叔最近的来信,竟是打听自费出书的事。不瞒你说,这几年我种草莓、平菇赚了些钱存在百福卡里,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了,闲时我编的那些楹联,积下来竟有400多幅。乡亲们说,编本书多好,让我们大家看看。其实,我想出本书的念头,已经埋藏在心里好多年了

  春天过去了,夏收夏种又开始了。表叔和表婶又忙碌在他的5亩责任田里。我的脑海中常常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片无际的稻田,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奋力挥动着镰刀。深色的衣衫,黝黑的脸,汗水洒落在田里。金黄的稻子在他们身后轻轻倒下,渐次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他们从来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从来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在中国的广大农村,有千千万万这样挥动镰刀的人们,在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改写着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悲苦的历史。我多么希望表叔在以后的来信里,能告诉我更多令人振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消息啊。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uowen/jingpin/2764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关于建国60周年的作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