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野望》和《数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7 09:03:18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数日
作者: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原文】野望
作者:翁卷

一天秋色冷睛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景象,但是诗句中流露出的情感有所不同。赵诗流露出一种 的感情,而翁诗则流露出一种 的感情。
(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结合诗句内容分别赏析其妙处。
(3)两首诗都写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赵诗流露出一种 懊丧(落寞、悲苦)的感情,而翁诗却流露出一种闲淡(欣喜)的感情。
(2)赵诗末两句写由于树林稀疏使远山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的画镜,山却一半无,不禁让人懊丧,写得起伏跌宕。(或者结合诗句写出拟人手法及其好处)(2分)翁诗末两句写的是诗人登山为了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闲字(或者抓住忽字赏析)可以想见诗人闲淡疏放的风神与野水青山等清空悠远景色正相契合;(或:写出了一种审美境界,山掩水,水映山,从山看水,从水看山,从一事物身上看出另一事物的影子,语虽质朴,但理趣盎然)
(3)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白云飞来而欣喜,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翁诗自始至终都是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喜悦的感情。

二:
(1)两首诗都写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无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
(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白云飞来而振奋,再到见山峰被云遮蔽若隐若现而既欣喜又遗憾,感情是有变化的,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翁诗自始至终都是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喜悦的感情。感情的相同之处:整体上都通过白描笔法,写出景物、意境的清空、悠藐、高远,借此表达作者闲云野鹤般的疏放和闲淡之情。(每点2分,共4分)
(2)任选一首诗的后两句进行赏析即可得4分。
示例:赵诗末两句,写树林稀疏,远山刚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飞来的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一遮,三个动词做动态化的描写,把树山云都写得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清幽的意境,显得冲谈而清奇,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调。(分析放字的拟人手法,疏与遮前后对照映衬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翁诗末两句,写诗人登山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从诗人的视角的变化,写出登山看水却又于水中见山的体验,写出山的青翠水的澄澈,表达一种理趣,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兴。(分析忽闲见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翻译赏析

《数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日秋风,吹着我支离病骨;把满树的黄叶摇下,飘洒在庭院的每个角落。稀疏的树林,刚让人能透过它眺望远方的群山;不作美的白云,飘过来又把山顶的一半遮没。

注释
①病夫,病人,诗人自指。
②庭芜,荒芜的庭院。
③林疏,叶子落了,树林变得稀疏。

【作品鉴赏】

《数日》诗前两句写秋风一起,自己的病体受到打击,不堪承受,眼前庭院里纷纷飘下了黄叶
此诗风格颇类“诚斋体”。写秋风毫无萧瑟肃杀之气,诗意活泼跳脱。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写秋风优柔,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则气势磅礴,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乃因心有所梗而发为悲秋之叹,赵师秀这首诗写秋风不落窠臼,属“胸次玲珑”之作。
这首诗前两句写秋风一起,自己的病体受到打击,不堪承受,眼前庭院里纷纷飘下了黄叶。这两句一写人,一写树叶,看上去是分写,各有所主,实质上是用秋风作为共同媒体,在感情上物我相通。人被秋风吹得难受,树被秋风吹得枯黄,树尚不能抵挡风寒,何况是人,且又在病中。于是两句又合成了一句。“永嘉四灵”就是如此善于捕捉情景的共同点,通过微妙的系属加以联贯,创造出所需要的氛围来。同时,以“欺病夫”三字对自然进行调侃戏谑,这种圆熟,也是四灵诗派的特色,所以陈衍《宋诗精华录》认为接近杨万里。
三、四是名句,充满理趣。庭前黄叶飘坠,门外的树林便也脱尽绿叶,透过稀疏的林木,刚能看到远山,然而又飘来白云,山被遮住了一半。赵师秀诗善于炼字,每被评论家所激赏,这儿的“放”与“遮”二字就很见功力。用了这二个动词,自然景观一下子活了起来,变成了主动的有感情的物体。

《数日》三四是名句,充满理趣,诗风格颇类“诚斋体”,写秋风毫无萧瑟肃杀之气,诗意活泼跳脱

开门望山,本是诗人的情趣,但平日密林遮挡,无法直见远山,如今树林采取合作态度,落尽了树叶,宛如把关禁的远山放出,呈现眼前,偏偏白云又来为难,把平常放在外面、任人观赏的秀丽山峰遮盖住一半,不给人看。于是,诗人不禁感叹,山林是否也有它的思想,不肯让人们过分惬意,特地留下一分遗憾,使人增加几分想象。
这首绝句的第一个特色是讲究炼字,颇见作者的功力。炼得妙的有二个字,一是“欺”字,不但赋予秋风以人的灵性,且富有谐趣。秋风居然也欺负起生病的诗人来,这种用自我调侃的笔调写出来的诗句,非常诙谐、幽默、风趣。二是“放”字,“无边落木萧萧下”,本令人感到非常凄凉悲怆,何况它又洒满了荒芜的庭院,可是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另一面,叶落林疏,远山顿现,不禁给人以惊喜。“林”仿佛像人一样,似乎是拉开用叶子做的帷幕,“放”出远山,既富诗情,又富画意。
这首绝句的第二个特色是富有绘画的构图美,构图是指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诗人从全局着眼,大处落墨,绘出景物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边无际的广度,这样就把远山的总体布局展现在面前,感到是在观赏一幅巨画。而“云遮一半”的取舍,实际上是用云来点染画面,更突出地反映出这首诗是用画家的眼光和笔法来体现构图美。
整诗虽然格局不大,但诗人善于欣赏景物,纵深地领略自然界的情趣,用语又十分精到,所以在以绝句出名的宋代,仍为众口交誉的好诗。
【名家点评】
清陈衍评诗最嗜杨万里,论此诗曰:“似诚斋。”(《宋诗精华录》卷四)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翁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注释
①一天:.指满天。
② 晴湾:太阳照耀的水边。
③ 野水:郊外的水。

【作品鉴赏】
《野望》描写作者秋日眺望四野时即兴所作。诗中写清秋野外的山光水色,也倾注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喜悦情怀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秋天的山水,通过偶然发现的错位,给诗平添了无穷的情趣。诗第一句写满天秋色给晴天的水湾带来了丝丝寒意。这句写得很笼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一天秋色”,自然使人联想到萧瑟的秋风、清澈的湖水、飘坠的黄叶,甚至于想到昨天刚停的绵绵秋雨,今天放晴的淡淡秋日。“一天”二字,又把景色无限地扩大,附合日朗气清的季节特点。秋色满眼,接下一“冷”字,就把感情锲入,把冷景转化成冷的感觉,诗意便更加浓郁了。第二句切题写放眼瞭望。首句是浑写秋色,这句是具体写山,但又将远近高低重叠的山一笔囊括进诗,又带有浑写的性质。在满天秋色中,放眼看山,大有晋人拄笏看山,叹风景佳丽的意味,表现了作者陶情山水的旨趣。上两句,一句带写了水,一句概括了山。青山林立,看得很清楚,很尽兴;绿水平铺,难以尽收眼底,稍嫌不足。诗人由下往上看,看够了,就萌发了想由上往下看,好好欣赏绿水全景的念头。于是,诗人乘闲登山了。登上了山顶,向下眺望俯视山下的秋水,结果没想到看到的主景不是水,却是水中青山的倒影。这一漫不经心的描写,是人人碰到过的实事,平时谁也不注意,却被诗人捕捉住,放入诗中,显得是那么的有趣味。这么一写,又照实了上两句的风景:因为是秋天,水特别的清,所以说“冷晴湾”;因为晴,山才投以浓郁的影子,在清水中格外地分明。而这些山,就是上面说过的“无数峰峦”。同时,诗以“忽”字领句,与出句的“闲”字相对应,使景更加突出,也带出了诗人的欣喜。这时候,诗人的心也就随着山与水的交融而深深地陶醉了。永嘉四灵的山水诗就是这样空灵透脱、一波三折,寥寥数笔,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近来不少评论家说他们的诗空虚,没有现实内容,恰恰忽略了赞叹山水美本身也是现实内容丰富的表现。

作者简介

赵师秀

赵师秀(1170~1219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二妙”。所编《二妙集》选姚诗121首、贾诗81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

翁卷

翁卷,字续古,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862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野望》和《数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