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塞上闻笛一作董家笛》和《夜笛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26 17:04:38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塞上闻笛(一作董家笛)
作者:张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原文】夜笛词
作者: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1) 第一首诗末句中的稀字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 请联系已学诗词,简要分析第二首诗中的西楼意象的作用。(4分)
(3) 两首诗在描写笛声的艺术技巧上有何异同?(4分)

参考答案:
(1) 既写出了笛声吹向高远之处渐渐消逝的情态,(1分)又写出了边地大雁渐高渐远渐稀少的情形,(1分)表达了征夫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无边的思乡之愁。(1分)
(2) 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词,(1分)如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1分)本诗中指女子居所,和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暗示了裁衣妇的思远闺情。(2分)
(3) 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相结合的手法。(2分)不同:第一首还运用了比喻(通感)和设问的修辞手法;(1分)第二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1分)

翻译赏析

《塞上闻笛(一作董家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作品赏析】

《塞上闻笛(一作董家笛)》通过对塞外笛声的描写,表达了征夫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无边的思乡之愁。

一个稀字,将塞北冷月清光、北风呼啸、塞云苍茫辽远,大雁绝飞的意境烘托得无比生动,将苦寒之地的恶劣环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不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夜笛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作品赏析】

《夜笛词》通过描写女子的闺房,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词,如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本诗中指女子居所,和“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暗示了裁衣妇的思远闺情。这首诗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还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作者简介

张祜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

施肩吾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贤德乡(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贤德村)人毕业于武盛县(现桐庐县分水镇)他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9902.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塞上闻笛一作董家笛》和《夜笛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