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郊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5 13:06:3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郊行
作者: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3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试题答案:
(1)稀字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它与尽、密、肥扣照应,暗示了蚕农的丰收。
(2)运用对比手法,农民大获丰收,却仍然饥荒,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

翻译赏析

《郊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释
⑴柔桑:嫩桑。
⑵芦箔:用芦苇或芦竹编的养蚕工具。
⑶聊:暂且。风俗:这里指年景、收成。
⑷凶饥:凶年饥岁。

【作品鉴赏】

《郊行》全诗通过描写蚕农勤劳辛苦还闹饥荒的现实,暗示苛捐杂税猛于虎,民不聊生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统治者不理民生。诗的大意是:嫩桑叶采光了,树荫也稀了,芒箔上的蚕茧结得又密又肥。(你们养蚕人)这样勤劳辛苦,为什么还闹饥荒呢?暗示苛捐杂税猛于虎,民不聊生。
诗写桑尽茧肥,是蚕农的收获时节,诗人本欲分享蚕农收获的喜悦,于是随便问问农家的生活,结果却让诗人困惑惊异:农人长年勤苦,生活却一贫如洗,如同遭遇荒年饥岁。诗人未写答案,但诗人定如读者般心知肚明,正是统治者的残酷盘剥,使百姓愈劳愈贫,诗就在如闲话家常般的语句中,在只问不答,而答案尽在问中的含蓄技巧下,表现出对农民遭遇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及作为封建官员的自责。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833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郊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