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归园田居·其三》和《田园乐七首·其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0 13:02:13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原文】田园乐七首·其四
作者: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用自己的话解释甲诗中的划线句子的意思。乙诗中的夏寒应如何理解?(4分)
答:早晨起来就出去锄草,到了月儿升起之时才扛着锄头回家(2分)。夏寒:因为夏天松树枝叶繁茂,此处的夏寒可理解为夏天在树下很阴凉(2分)。(意对即可)

2.这两首诗意境相似,流露出诗人相同的情感,试简要分析。(3分)
答:都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对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
1.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5.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野:一作“亩”。际:间。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
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糊。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16.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17.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18.穷巷:偏僻的里巷。轮鞅(yāng):指车马。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19.白日:白天。荆扉:柴门。
20.尘想:世俗的观念。
21.时复:有时又。墟曲:乡野。曲,隐僻的地方。
22.披:拨开。
23.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24.但道:只说。
25.霰(xiàn):小雪粒。
26.莽(mǎng):草。
27.南山:指庐山。
28.稀: 稀少。
29.兴: 起身,起床。荒秽:指野草之类。形容词作名词。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30.带:一作“戴”,披。荷(hè)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31.狭: 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
32.夕露:傍晚的露水。沾:打湿。
33.足:值得。
34.“但使”句: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违,违背。
35.去:离开。游:游宦。
36.浪莽:放荡、放旷。
37.试:姑且。
38.榛(zhēn):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
39.丘垄(lǒng):坟墓。
40.依依:思念的意思。
41.杇(wū ):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42.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43.没(mò):死。一作“殁”。
44.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45.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46.策:策仗,扶杖。
47.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
48.濯(zhuó):洗。
49.漉(lù):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
50.近局:近邻。
51.荆薪:荆柴。明亮:明亮的烛。
52.天旭:天明。
53.东皋(gāo):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东皋”、“西畴”。
54.阡(qiān)陌:原本田界,此泛指田地。
55.巾柴车:意谓驾着车子。柴车,简陋无饰的车子。
56.归人:作者自指。烟火:炊烟。
57.檐隙:檐下。
58.百年:一生。役:劳作。
59.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60.蚕月:忙于蚕事的月份,纺绩也是蚕事的内容。
61.素心:本心,素愿。
62.三益:谓直、谅、多闻。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语本《论语·季氏》。
【作品鉴赏】
《归园田居·其三》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意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这首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意。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此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归园田居·其三》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这首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和盘现出。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名家点评】
宋代苏轼:“以‘夕露沾衣’之故而违其所愿者,多矣!”
清代查慎行:“前言桑麻,此言种豆,皆田园中实事,亦有次第。”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五古中之精金秀玉。陶公本色,于这样诗可见。”

《田园乐七首·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注释
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作品鉴赏】
《田园乐七首·其四》以芳草召唤隐士归山,诗人隐居于此生活是十分自由自

《楚辞·招隐士》有言:“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正是以芳草召唤隐士归山。《旧唐书·隐逸传》记高宗问隐士潘师正:“‘山中有何所须?’对曰:‘所须松树、清泉,山中不乏。’”“萋萋芳草”、“落落长松”正是隐士所慕,春天有芳草,夏天有长松,这是多么惬意。上面写自然环境,下面写人事环境了。“牛羊自归村巷”,这就是“日之兮兮,羊牛下来”。妙在“自归”,而不是“牧童驱犊返”(王绩《野望》),牛羊的驯狎格外显出村巷的和平、宁静,后来陆游在一首田园诗中写道“桑竹成阴不见门,牛羊分路各归村”,其意境可能从此诗中借鉴。牛羊衬托下面的童稚。“衣冠”,做官人穿戴的衣帽,这里代指“官人”。写小孩不认识做官的人,表现出这里的静僻、人民的纯朴,真象桃花源中人那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又象上古那首古歌所歌咏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足见这里人们的生活是十分自由自在的。这里的“衣冠”还可能是自指。诗人隐居于此,但身份还是官人,而孩子们并不知他是官人,或者根本不在乎他是否官人。这朴野的乡间不需要繁文缛礼,不需要人事应酬,这在外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田园乐七首·其四》采用的是以少概多的描写笔法,构成了含蕴丰富的“辋川闲居图”
诗歌表现辋川风光和自己生活其间的安闲自在,采用的是以少概多的描写笔法,一句一景,就象一幅幅图画一样,这些画面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含蕴丰富的“辋川闲居图”。六言绝句由于句、字都是偶数,自然趋于骈偶,又由于两字一顿构成语义单位,不便灵活组合,因此,音节就不免单调,容量也不免窘促。俞见龙说:“盖诗以咏性情,圆融则易遣兴,直方则难措辞,是以(六言诗)古今俱鲜。”(《唐诗画谱·六言画谱》跋)咏性情、叙事理,确实并非六言所长,而写景造境则有可能由实见虚、化板为活,写出好的作品来。“诗中有画”最是符合六言绝句体性,王维这几首诗受到后人很高赞誉并被绘入《唐诗画谱》,主要原因盖在于此吧。
组诗的第六首道:“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苕溪渔隐(胡仔)读此感叹说:“每哦此句,令人坐想辋川春日之胜,此老傲睨闲适于其间也!”(《丛话后集》)这首写的虽然不单纯是春日,色彩也没有那么明丽,但令人读来也觉着有相似的感受。

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766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归园田居·其三》和《田园乐七首·其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