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岸帻》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26 21:07:12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岸帻
作者:陈与义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

(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前两联描绘了春天清晨阴冷的景象。(2分)山头薄阴笼罩,细雨淋湿青林,(2分)透出阴冷寂寞的气氛。(1分)
(2).①思乡之情。诗人眼中的深春景象提醒他时令变换,离家日久,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②闲居的寂寞(或:不得任用的哀愁)。诗人被朝廷放逐,闲居穷乡,百事不理,貌似时时得闲,吟咏诗词,实则表现了自己失意寂寞的情怀。(每点3分,其中情感内容1分,分析2分,共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从诗的前两联诗句中筛选写景的词语进行归纳。在前两联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意象有:清晓(早晨的清凉晓风)、山头、薄阴、乱云、翠壁(苍翠的树林如同墙壁)、细雨、湿青林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春天清晨波阴笼罩山头、细雨淋湿树林的阴冷空寂图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须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诗中词语传达出来的。在本诗中,前两联写景,写的是阴冷孤寂之景。后两联转入抒情。时改即时令改换;客心动即诗人产生了某种感情;穷乡即诗人居住的偏僻乡村;百不理实际百事不理之意;时得一闻吟意即(好像)时时可以听见吟诗的声音。于是,由客心可知诗人的思乡之情;由百不理可看出诗人闲居的寂寞;由时得一闻吟可知诗人失意寂寞的情怀。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翻译赏析

《岸帻》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
注释
①帻是覆盖在额头的头巾。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此诗写于他被放逐闲居时期。

【作品鉴赏】
《岸帻》通过描写春天清晨细雨蒙蒙阴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失意寂寞和思念家乡之情

前两联描绘了春天清晨阴冷的景象。山头薄阴笼罩,细雨淋湿青林,透出阴冷寂寞的气氛。诗人眼中的深春景象提醒他时令变换,离家日久,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诗人被朝廷放逐,闲居穷乡,百事不理,貌似时时得闲,吟咏诗词,实则表现了自己失意寂寞的情怀。

作者简介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465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岸帻》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