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丹阳送韦参军》和《暮春浐水送别》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26 20:59:58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丹阳送韦参军
作者: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原文】暮春浐水送别 / 一作暮春送客
作者: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1)你认为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2分)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此首诗后两句的妙处。(4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参考答案】
(1)秋字用得好。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表达人的情绪,作者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2)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第三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就连使人感伤的乌鸦此时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了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试题分析: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缓缓,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仓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

【参考答案一】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参考答案二】第一首:友人早已走远,而诗人仍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寒鸦掠过江面也飞远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天际。(步骤一)悠悠的江水正象征了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步骤二)
第二首:宫前水,即浐水,在大明宫前流过。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见证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成败和唐王朝的没落。(步骤一)诗人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步骤二)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翻译赏析

《丹阳送韦参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注释
参军:古代官名。
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
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
别:离别。
日晚:日暮,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
江:长江。
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
悠悠:长久遥远。

【作品鉴赏】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篇写景抒情送别的的名作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名作,造语清丽流畅,诠释诗人对友人的一种真挚感情。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丹阳送韦参军》通过描述送别友人途中所见所闻,抒写诗人与友人离别前后的真挚感情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名家点评】
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而浩叹、而惆怅。发而为诗,便出现许多传世的佳作。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因为这一类作品一般都感情真实充沛,极少造作,故最易打动人心。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离情缥渺。
《批点唐诗正声》:作诗妙处,正不在多道,如“日晚”二句,多少相思,都在此隐括内。
《唐诗选胜直解》:首一句完题面,后三句递生出一江之隔,故曰“两地”,曰“南”“北”。“悠悠”则实写江水,送别之意渐探渐远,有味。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只一“望”字见意,末句转入空际,却自佳。
《诗境浅说续编》:临水寄怀,不落边际,自有渺渺予怀之感。

《暮春浐水送别 / 一作暮春送客》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叶繁密春花稀少的时节离开京城,暮云低垂楼阁高耸蕴涵着古今幽情。
远行之人千万不要听那宫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间悠悠岁月的正是这水声。
注释
浐水:亦称为产水,发源于蓝田县西南的秦岭,号为关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汇合后流经当时的大明宫前,再北流入渭水。
绿暗红稀:绿叶茂密,红花减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凤城:指京城长安。西汉时长安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长安因此又称凤城。
古今情:思今怀古之情。
行人:指诗人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指浐水。
年光:年华;岁月。南朝陈徐陵《答李颙之书》:“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心含毫,诸不申具。”

【作品鉴赏】
《暮春浐水送别 / 一作暮春送客》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抒“古今情”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但多针对一时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紧扣诗题“暮春”二字。鹅黄明丽、远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两句,则由次句“古今情”牵引而来。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暮春浐水送别 / 一作暮春送客》诗意内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绝上》云:“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此“意”,即为送别之情,感怀之意。则“古今情”三字实为全诗灵魂所在。此诗首句隐笔蓄势,次句妙笔轻点,第三句转笔再蓄,末句合笔浓染。诗人于情、景之间自由出入,巧妙运用“绿暗”“红稀”“宫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围的黯然意象,曲笔道尽衷肠,实现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谐美感。《唐诗解》卷三〇曰:“水声无改岁月难留,望宫阙而感慨者几人矣。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怅?”此说固然洒脱,但面对别离,心生愁意终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之说。而这首内涵深广、情韵悠扬的作品,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艺术魅力,才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传为绝唱。
【名家点评】
高棅《唐诗品汇》:谢云:人物有尽,流水无穷,自唐有宫阙以来,不知经几年、过几人,而宫前流水只此如故(末二句下)。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唐汝询曰: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恨!胡次焱曰:此“年光”指阅世者而言,若今日复为后日之古,亦何尝尽哉!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勖以及时努力(末二句下)。
范大士《历代诗发》:山水花鸟,原供才人笔底驱使,但要安顿得法耳……此首结法又是一样,说水愈觉其妙,读者可以参观而静悟也。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题虽送别,而全首诗意全不在此。第二句已有秦宫汉殿、兴亡今古之怀。四句,更寄慨无穷,年光冉冉,难挥落日之戈;逝水滔滔,孰鼓回澜之力?何其意之超而音之悲耶!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诗因送客出城,忽睹暮霭苍茫中之宫阙,觉其中消逝了无限兴亡往事,乃感于人世光阴,皆从无形无朕中流尽,故有三四句。读之知诗人对此感慨甚深,与李商隐登乐游原而伤好景难常,可谓异曲同工。盖晚唐衰微景象,激刺着诗人心情,而有此反映也。
刘拜山《千首唐人绝句》:诗谓“凤城”乃名缰利索之地,古今来不知消磨几许人才,何足恋恋。慨乎言之,正所以深慰之也。

作者简介

严维

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

韩琮

韩琮: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指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同名清朝官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464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丹阳送韦参军》和《暮春浐水送别》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