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咏山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22 09:04:3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咏山泉 / 山中流泉
作者: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试题】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翻译赏析

《咏山泉/山中流泉》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注释
⑴借问:犹询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
⑵飞空:飞入空中。
⑶深涧:两山中间很深的水。
⑷恬澹:同“恬淡”。清静淡泊。汉王符《潜夫论·劝将》:“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

【作品鉴赏】
《咏山泉/山中流泉》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咏山泉/山中流泉》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

《咏山泉》作为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此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殷璠《河岳英灵集》)。

【名家点评】
《批点唐音》:高处全在自然,咏物尤难。
《唐诗归》:谭云:寒气欲怯。钟云:“不知名”妙(“借问”句下)!谭云:奇(“映地”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三四禅机,五六道体。陈继儒曰:结得雅素。周弼曰:寓感兴远而为诗者易、验物切近而为诗者难。太远则疏,太近则陋,此诗和易宽缓中精切者也。
《唐律消夏录》:以“不知名”二字说出流水,如此奇特,如此功用。如此孤洁。人乎?水乎?
《唐诗成法》:有层次,有寄托,语亦清利。“不知名”二字感慨起、末二句感慨结,两相照应,最有法。
《唐诗笺要》:奥别又极天然,储君五律独往独来,落拓声色形影之外,于诸家中另是一种。

作者简介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3854.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咏山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