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戊辰书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30 21:00:3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戊辰书事
作者: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1)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
(2)西湖插柳改为栽桑树养吴蚕,你认为这符合情理吗?请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以小见大的手法。以诗人的身份,尚无春衫可穿,普通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2分)。诗人以无春衫这一件小事情,反映出战争、战败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大课题,讽刺了统治者的无能、腐朽,只会剥夺、欺压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战败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十分恰切(3分)。
(2)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把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荒唐至极(2分),但是,这种做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怎么能行。衣与食事关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这两句诗意在讽刺,其特点是运用对比,前句写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3分)。

翻译赏析

《戊辰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注释
⑴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事见《宋史纪事本末》卷八三《北伐更盟》。
⑵青衫:古代读书人或一般人穿的衣服。
⑶和:和议。戎:北方民族,指金人。缣:黄绢。两句意思是,朝廷和约赔款的绢帛,达百万之巨,让诗人连青衫也穿不起了。
⑷剩:全、都的意思。吴蚕: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绸出产地,故曰吴蚕。两句意为,从今后西湖边上不要再插杨柳了,全种上桑树养蚕,以供政府“和戎”算了。两句是讽刺的话。


【作品鉴赏】
《戊辰书事》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为保苟安的局面,不惜向金人输绢赔款,以至国衰民穷

《戊辰即事》是宋末文学家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为保苟安的局面,不惜向金人输绢赔款,以至国衰民穷。但不直言国事,而从青衫、柳、桑蚕等具体的事物着笔,委婉地进行讽刺。
以调侃的语气写政治讽刺诗,读来虽感幽默风趣,却令人倍为心酸,这首绝句的特色就在于此。
诗人没有青衫穿,这样讲当然是到了超越现实的程度,夸张过了头。但是,以不可能存在的现实来反衬极度的愤慨的感情(诗人对朝廷为和戎而用“百万缣”的无比愤怒),这种“超极表至极”的曲达方式在诗词创作中已是屡见不鲜了,比如李觏的《乡思》,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等,用的都是这种手法。

《戊辰书事》运用“直中含曲意”手法,以小见大,使作品显得格外委婉含蓄
把白堤、苏堤、“柳浪闻莺”,这些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也是荒唐至极的想法,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就没有什么能拿来织缣的。“衣”与“食”事关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诗人的话虽说得很率直,而表现出来的心思却很曲折,这种表达方式叫做“直中含曲意”,运用这种手法,以小见大,可使作品显得格外委婉含蓄。

作者简介

刘克庄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县人,初为靖安主薄,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068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戊辰书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