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26 09:01:1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作者: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1、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概括分析。(5分)
2、有评价说这首诗在内容上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请结合作品第三、四句具体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①描绘了一幅晦暗凄凉的边关落日阴雨图;(2分)②象征、视听结合,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3分)(答其它手法,恰当的亦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诗歌不写离情别绪,也不写排遣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故国之思。(3分)第三句运用泪与笑的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悲痛的切肤之感,第四句运用了典故抒发了永远眷恋故土,思念故国的忠贞情怀。(3分)

翻译赏析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释
①毛敏仲:三衢人,为杨缵之客。杨缵,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有传云:“杨缵,字继翁,恭仁皇后侄孙,太师次山之孙。度宗朝,女为淑妃。官列卿。善琴,倚调制曲,有《紫霞洞谱》传世。”敏仲少年时,与杨缵习江西谱。据元代袁桷《清客居士集》卷四十四《琴述赠黄依然》知敏仲盖精于琴理者。北行:当为往燕。
②前:《水云集》作“边”。
③来:《西湖游览志余》卷六引此诗,“来”作“连”。
④拜杜鹃:蜀中传说,古帝杜宇归隐亡去,其魂化为杜鹃,蜀人因闻鹃啼而怀念杜宇。安史之乱中,两京陷落,乾元二年(759)杜甫避难入蜀,曾闻鹃下拜,借蜀俗寄故国之思:“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此句正用此意,杜鹃喻亡君。

【作品鉴赏】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 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南人的悲泣和北人的嚣张让人不忍卒睹

第一、二句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 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南人的悲泣和北人的嚣张让人不忍卒睹,诗人羞愤交加,结句用典以表心志。南宋拱手亡国的耻辱在汪元量心里留下了时时作痛的伤疤。汪森《湖山类稿》后序曰:“水云先生遭时改步,随三宫北徙,琐尾流离,冰天沙塞,魂消骨折,九死而不一生。 其见诸诗歌,怨而不怒,怜而不激,忧愁摧败,而旧国故都,不忘寤寐,一篇之中,三致意 焉,可谓有守不辱之士矣。”汪元量在燕期间曾任元官,王国维《湖山类稿·水云集》跋曰 :“其仕元亦别有用意,少帝西行之后,水云亦即南归,与方、谢、龚诸贤,迹异而心则同 。”

作者简介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宋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982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