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3 13:00:48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新城道中其二
作者: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1、结合全诗,分析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的妙处。(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散材,指无用之才,此处为作者自喻。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2分)这两句表明作者对政治斗争、对复杂的官场感到厌倦,自己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所以,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2分)
2、①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以及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生活的惬意之情。(3分)②尾联,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想法。(3分)

翻译赏析

《新城道中(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脚下悠悠的路,马行溪边,放下缰绳缓缓走着,听那潺潺溪水声。那朝廷上的党争,即便是难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惫的战马希望听到收兵的号令。下够了的细雨,带给茶农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我的清官好友。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
注释
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
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
③耦耕,是指二人并耕。

【作品鉴赏】
《新城道中其二》描写作者走在崎岖漫长的山路中,有感而发人生旅途也是崎岖漫长,表现了自己归隐的决心

《新城道中》第二首由写景色为主转入抒情为主,写诗人苏东坡山行时的感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也是这样崎岖而漫长。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
首联: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诗人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着山里的小溪缓缓前行,诗人在马背上陷入了沉思。
颔联: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才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散材,指无用之才,用的是《庄子》的典故。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诗人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早已经感到厌倦,就好比久在沙场的战马,已经疲惫不堪,很像听到鸣金收兵的讯号。
颈联: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诗人想到了几日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县令曹端友。临近新城,沉思之间,诗人却迷路了。
尾联: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心。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805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