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和《偶书》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1 05:07:3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作者:刘叉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原文】偶书
作者: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1)填空: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 。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
(2)简答:诗人赠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受到压抑的正义感 ②流水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共3分。第①处,1分;第②处,2分,缺古代传下来扣1分。填写的文字意思对即可。)
(2)解答指要:末句勿薄细碎仇,是赠剑时的嘱咐;薄,迫近。(3分。抓住末句,言之成理即可。)

翻译赏析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宝剑在握,犹如贯注古今的流水在我手心流注。临别之时把它奉赠给你,希望不要用它去报一己私仇。
注释
水:比喻剑。
临行赠别,诗人赠送的并不是杨柳枝,反而是一柄长剑。赠剑之意不是用其来「薄细碎愁」,而旨在用它来建功立业。用心良苦,情意殷殷。
以流水喻剑,早已有之。但以水剑之喻作为主线贯穿全篇者并不多见。「水、流、泻」环环相扣,给静态的剑赋予了诗意的动感效果。

【作品鉴赏】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诗之独特处,在于通篇以水比剑,把水剑的比喻贯通全篇
这是刘叉在赠剑给友人时写的一首小诗。诗之独特处,在于通篇以水比剑。本来以明澈的秋水比喻闪闪发亮的剑光,古人早已有之。如《越绝书》说:“太阿(宝剑名)剑色,视之如秋水。”后来也有以水比剑以至直接将剑称呼为水的。如李贺诗:“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春坊正字剑子歌》)刘叉这首诗不只是在一二句诗中将水与剑相比拟,而是把水剑的比喻作为一个基本构思贯通全篇,更是别开生面。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说得很口语化,而颇有诗味:诗人不直说这是一把古代传下的明晃晃的宝剑,而说成“一条古时水”;不直说宝剑“拿”在我手里,而是循着“水”的比喻拈出一个“流”字,说一条水向我手中流来,从而使得原来处于静态中的事物获得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动感。这种从对面着墨的写法,较之平铺直叙多了一层曲折,因而也就多了一种风趣。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以上三句写赠剑,末句是在赠剑时的殷勤嘱咐
第三句还是循着以“水”比剑的基本构思炼字。剑既似“水”,所以不是一般的“奉赠”、“惠赠”,而是扣紧“水”字,选用了“泻赠”。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条流动着的“水”,流到诗人手里,又泻入朋友掌中。如果直说成“我把剑送给你”,那就情韵全失,索然无味了。
以上三句写赠剑,末句是在赠剑时的殷勤嘱咐。“薄”,是迫近的意思。这一句是说不要为了私人的小仇小怨用这把剑去作无谓的争斗,弦外之音是应该用它来建立奇功殊勋。白居易在《李都尉古剑》诗中写道:“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可以用来帮助理解末句没有明白说出的这一层意思。

《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人世间纷繁复杂多如牛毛的事便开始一件件发生。很多不平之事发生在周围,心里充满了愤怒,于是不断对它们进行抨击,但不平之事太多,多得把胸中那把与不平之事相抗争的“刀”都渐渐地磨损了。
注释
⑴扶桑: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长在日出的东方。《山海经·海外东经》:“(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
⑵野夫:草野之人,指诗人自己。处:一作“事”。
⑶磨损:一作“磨尽”。


【作品鉴赏】
《偶书》全诗构思新奇,比喻警辟,气魄宏大,音节响亮,以高昂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野夫”“不平则鸣”的心声
此诗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韩愈也有“事随日生”的诗句,意思相同。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诗人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每当这种时候,诗人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而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


《偶书》这首诗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
作者是个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唐才子传》说他在少年时期“尚义行侠,旁观切齿,因被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更改志从学。”这位年少时因爱打抱不平而闹过人命案的人物,虽然改志从学,却未应举参加进士考试,继续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他自幼形成的“尚义行侠”的秉性,也没有因“从学”而有所改变,而依然保持着傲岸刚直的性格。只是鉴于当年杀人亡命的教训,手中那把尚义行侠的有形刀早已弃而不用,而自古以来迭代相传的正义感、是非感,却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怀深处,犹如一把万古留传的宝刀,刀光熠烁,气冲斗牛。然而因为社会的压抑,路见不平却不能拔刀相助,满腔正义怒火郁结在心,匡世济民的热忱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倾泻,这是十分苦痛的事情。他胸中那把无形的刀,那把除奸佞、斩邪恶的正义宝刀,只能任其销蚀,听其磨损,他的情绪十分激愤。诗人正是以高昂响亮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这首诗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诗人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手法十分高妙。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这种新奇的构思和警辟的比喻,显示了刘叉诗歌的独特风格。
【名家点评】
清代黄周星《唐诗快》:张承吉云:“百年已死断肠刀。”断肠之百年,何如磨胸之万古!则此胸中之刀,必非空磨者矣。

作者简介

刘叉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于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接待天下士人,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声在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人写墓志铭,取走韩愈写墓志铭所得的酬金而去,回归齐鲁,...

刘叉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于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接待天下士人,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声在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人写墓志铭,取走韩愈写墓志铭所得的酬金而去,回归齐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775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和《偶书》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