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隋宫燕》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1-10 13:04:12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隋宫燕
作者: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1)诗歌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将如字换成还字,表达效果更好。你同意这种改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诗歌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间接抒情)的手法。诗歌通过隋宫燕之所见,反映出了隋宫的寂寞、萧条、冷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
(2)观点一:同意。将如字换成还字,使诗歌整体上拟人化,燕真正成为诗歌的主体,诗歌内容更显自然真切;且还与几度形成呼应,更突出了家国盛衰之慨。
观点二:不同意。如字说明伤旧国春的其实是诗人,而非燕。而燕其实也是诗人所见景物之一。因此,诗歌的抒情主体还是诗人,诗人的情感蕴含在每句诗句中。(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翻译赏析

《隋宫燕》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语呢喃声声,好似在伤感旧日的朝庭之春,官花寂寞开放,凋落后旋即化作泥尘。
自从国亡之后,关闭了这风光绮丽的官庭,燕子啊,几个年度飞来都见不到人。


注释
隋宫:指汴水边隋炀帝的行宫,当时已荒废。
旧国:指隋朝。
旋落:很快飘落。“旋落”一作为“一落”。
一闭风光:指隋亡后,行宫关闭。
【作品鉴赏】
《隋宫燕》那“燕语”仿佛就在批评统治者的荒淫误国
燕子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因为燕子恋旧,恒返故地,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改变,所以能真切地感知环境变化,从而常常出现在怀古诗和咏怀诗中。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就借燕子咏古表达出诗人刘禹锡极其深沉的感慨。作者李益的这首《隋宫燕》也是怀古的诗作。春天复春天,燕子年年归,寻找那旧时的“家园”;但是,昔日景象已经荡然无存,隋炀帝的行宫早就被废弃了,只见宫花零落化为尘土,四处无人一片寂寥。那“燕语”仿佛就在批评统治者的荒淫误国、骄奢害民,因而自取灭亡;又仿佛在告诫读者吸取历史的教训,毋忘前车之鉴……
这首诗作者李益便以代燕说话的巧妙构思,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隋宫燕》隋宫的没落景象,象花一样凋谢了,化为泥土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南国的春天,气候温暖,春光明媚,食物很多,所以春天一来,燕子也就归来。双双对对,在春光中翩翩飞舞,欢乐歌唱。可是,在诗人笔下的燕子,却是呢呢喃喃地悲啼,似乎在感伤那隋宫逝去了的芳春。原来这“燕”,不是普通的燕,而是“隋宫燕”。它们目睹过“旧国”,就是隋王朝兴盛时隋宫的繁华胜景,此时的双双低语。就像是在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这感伤是由眼前的情景所引起的,君不见“宫花旋落已成尘”,如今春来隋宫只有那不解事的宫花依旧盛开,然而也转眼就凋谢了,化为泥土,真是花开花落无人问。
隋宫的没落景象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此情此景,燕子尚且感伤至此,更何况人。笔致含蓄空灵,是深一层的写法。这首诗通过“隋宫燕”所见的一切,反映出了隋宫的寂寞、萧条、冷落,抒发了诗人对隋王朝的衰亡之感。可是,天下没有如此多情善感、能“伤旧国”之“春”的燕子,况且小小燕子不可能跨越千古,见证了一场场历史的巨变。然而“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它其实并不荒诞,因为它虚中有实,幻中见真。隋宫确曾有过热闹繁华的春天;而后“一闭风光”,蔓草萋萋;春到南国,燕子归来,相对呢哺如语;这些都是“实”。“唯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武灌《感事》),尽管隋宫已经荒凉破败,隋宫燕却依然年年如期而至。燕子衔泥筑巢,所以那宫花凋落,旋成泥土,也能反映燕子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燕子要巢居在屋内,自然会留意巢居的屋子有没有人。这些都是“真”。作者李益就是通过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隋宫的衰飒和春燕归巢联系起来,把燕子的特征和活动化为具有思想内容的艺术形象,这种“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叶燮《原诗》)的境界,增强了诗的表现力,给读者以更美、更新鲜、更富情韵的艺术享受。
【名家点评】
乔亿《大历诗略》:凄丽脱洒,不减青莲。
洪迈《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末句中正含情无限,通首不嫌直致。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吊古之情由偶见春燕引起,即代燕说,构思颇巧。

作者简介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7044.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隋宫燕》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