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望江南·梳洗罢》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1-04 09:03:06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望江南·梳洗罢
作者: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苹 通:蘋)

[试题]

(1)这首小令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女子____________的情怀。
(2)独倚二字,既写女子的_________之情,又写好_________之态, 与后句千帆暗成对比。
(3)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用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面写水,暗写女子_______。
(4)结尾一个断字,形象写出女子_____ ______。
(5)独倚句十分感人,请你赏析。
(6)概括全词的内容。

答案:
(1)她失望与惆怅
(2)孤寂落寞 优雅 倚栏
(3)拟人、暗喻 望穿秋水
(4) 失望与悲伤
(5)一个独字,既实写主人公的状态,也暗示其内心的孤寂;一个倚字表现等待已久,为下句过尽千帆写思妇的等待之久和江上的船只之多,反映出思夫失望之深。
(6)本词以精粹的语言,含蓄深致的刻划了一个倚楼独望、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痛苦心情,表现了词人对不幸妇女的深切同情。

二: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答: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理,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答: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答: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答: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5、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描绘了什么意境?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答: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

三:
1.从词的长短来看,这首词属于其中的_______ 。词的别称有______ 、________ 等。
2.过尽一词内涵的意思有两层,分别是 和 。
3.简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题解]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朝,盛行于宋代,原本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所以称为曲、曲子词。词的别称还有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等。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大约58字以下)、中调和长调(大约90字以上)。词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叫上下片(也有单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长调)。
词的上下片之间起过度作用的句子叫过片,过片一般在下片的开头(也有少数在上片末尾的)。
慢词是按照曲子的节奏来定的,所谓慢词就是音乐节奏舒缓的词作。
词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写的,所以可以没题目,但是一定有词牌。作为基本常识,词牌和词题(题目)必须分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
由此可知,第1题的答案为:[1] 小令,[2] 曲子词、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
第2题考察对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词语是用来叙事、描绘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而且叙事、描绘常常又是和情感相融的;所以,我们应该先读懂作品,揣摩句意,然后由表及里,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过尽一词写女子看遍了江上的船只,说明她伫立远望的时间十分久长;这一长时间的孤立期盼,又与皆不是形成强烈对照,真切地表现了她相思之情和失望之意的深长悠远这就是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
第3题考察对景语的理解。古诗中的写景,往往寄寓着情感。我们就要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物或作者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温庭筠的这首小词属于闺情题材,主人翁是闺中思妇,所以作者的叙述描写都是为表现思妇的情感服务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斜晖和江水写得情意绵绵,实际上表现的是思妇的情感,这叫寄情于景。所以我们可以回答说:作者寄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无穷无尽的相思和忧伤(要点到,意思对即可)。


翻译赏析

《望江南·梳洗罢》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注释
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⑵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⑶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⑷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皆:副词,都。
⑸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⑹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洲:水中的陆地。

【作品鉴赏】

《望江南·梳洗罢》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思妇楼头,望人不归。只有二十七个字,为词中的小令。“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望江南·梳洗罢》把这个女子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现出来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此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现出来。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望江南·梳洗罢》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蘋洲。”“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和全词“不露痕迹”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白苹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但在此词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苹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

《望江南·梳洗罢》将思想感情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寻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名家点评】
明汤显祖评《花间集》:“朝朝江上望,错认几人船。”同一结想。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痴迷,摇荡,惊悸,惑溺,尽此二十余字。
清谭献《复堂词话》:犹是盛唐绝句。
清陈廷焯《云韶集》: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徊不尽,是亦谪仙才也。吾安得不服古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千帆”二句窈窕善怀,如江文通之“黯然销魂”也。
夏承焘《宋词欣赏》:这“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一方面写眼前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有寓意,含有“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的意思,说明她爱情的坚贞专一。清代谭献的“红杏枝头依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词句和这意思也相近。

作者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富有天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611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望江南·梳洗罢》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