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鹧鸪词》和《鹧鸪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1-04 09:02:3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鹧鸪词
作者: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原文】鹧鸪词二首
作者: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空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
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
岭外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1).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4分)
(2).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李益诗主要是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苦,末句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刭她盼望郎归来的急切心情。李涉诗有对二女的同情,有对屈原沉江自杀的叹息,也表现了自已的羁旅愁绪。不象李益诗所抒之情集中一点,而是泛咏愁情.
(2).起兴。李益诗斑竹的典故鹧鸪写起。勾起了自已怀念情郎的愁怀。李涉诗由湘江水深引出对屈原沉江的感叹,由斑竹典故想到二女垂泪的故事,由鹧鸪的啼叫引起了自己的羁旅之愁。

二:
1:两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湘江、斑竹和鹧鸪,请问李益诗的前两句和李涉诗的前四句都用了《诗经》中的何种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6分)李益诗主要表达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苦以及盼望情郎归来的急切之情;(加分析)(3分)李涉诗主要表达怀古及游子行客的羁旅愁情。(加分析)(3分)
2:(5分)起兴。(1分)李益诗由斑竹的典故及鹧鸪写起,勾起了女主人公怀念情郎的愁怀。(2分)李涉诗由湘江水深引出对屈原沉江的感叹,由斑竹典故想到二女。(2分)

翻译赏析

《鹧鸪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作品鉴赏】
《鹧鸪词》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清新含蓄,善用比兴

这是一首乐府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收录《鹧鸪词》三首,有李益的这首和李涉的两首。李涉诗云:“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李益与李涉在诗中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来烘托气氛,为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可见《鹧鸪词》在内容上均是表现愁苦之情的,而且都须用“鹧鸪”的飞鸣来托物起兴。也就是说,《鹧鸪词》中少不了鹧鸪,此外鹧鸪在诗中还有切题、破题的作用。
两首诗不同之点是:李涉的《鹧鸪词》由怀古兼及游子行客之情。他充分运用联想:看到湘江水深,想到屈原的沉江自杀;看到斑竹阴阴,想到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听到鹧鸪的啼叫,触动自己羁旅的愁怀。所抒之情,并非集中于一点,而是泛咏愁情。李益的《鹧鸪词》,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抒情较强烈,也更集中。李益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湘江一带的女子。诗的开头写她怀远的愁情,不是用直陈其事的方法来正面描写,而是用“兴”的手法烘托和渲染,使愁情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有韵致。
《鹧鸪词》末句跌宕多姿不呆板,绘出一幅湘江女子怀远图

如前两句都是用兴的手法。首句“湘江斑竹枝”又兼用典。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为舜南巡而死,泪下沾竹。这种染上斑斑泪痕的竹子,称为“湘妃竹”,又称“斑竹”。诗中人看到湘江两岸的斑竹,自然会想到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连类而及,勾起自己怀念情郎的愁绪。正在这时,诗中人又看到引动她愁绪的另一景物,那长着锦色羽毛的鹧鸪,振翅而飞,且飞且鸣,其声凄清愁苦,听到鹧鸪的啼叫,更加重了她的愁绪。鹧鸪喜欢相对而啼,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大凡游子、思妇,都怕听鹧鸪的啼叫。看到听到鹧鸪的飞鸣,自然会使这位思妇的愁怀,一发而不可收了。接着诗句自然地过渡到“处处湘云合”一句,以笼罩在湘江之上的阴云,来比喻女主人公郁闷的心情。以阴云喻愁怀,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文镜秘府论·地·六志》引《赠别诗》曰:“离情弦上急,别曲雁边嘶,低云百种郁,垂露千行啼。”释曰:“……上见低云之郁,托愁气以合词。”《鹧鸪词》的“处处湘云合”,既是对实景的描写,又巧妙地比喻女子愁闷的心情。
诗的前三句,诗人用湘江、湘云、斑竹、鹧鸪这些景物构造出一幅有静有动的图面,把气氛烘托、渲染得相当浓烈,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郎从何处归”的问语,使诗情显得跌宕多姿而不呆板。它写出了主人公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我们仿佛看到她伫立湘江岸边翘首凝望的身影,感觉到她盼郎归来的急切心情,人物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一致,绘出了一幅湘江女子怀远图来。这首诗清新含蓄,善用比兴,具有民歌风味。抒情手法全靠气氛的渲染与烘托,很有特点。

《鹧鸪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空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
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
岭外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作品赏析】

《鹧鸪词二首》通过对湘江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怀古及游子行客的羁旅愁情。

这首诗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李涉诗有对“二女”的同情,有对屈原沉江自杀的叹息,也表现了自已的羁旅愁绪。李涉诗由湘江水深引出对屈原沉江的感叹,由“斑竹”典故想到“二女”垂泪的故事,由鹧鸪的啼叫引起了自己的羁旅之愁。

作者简介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6114.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鹧鸪词》和《鹧鸪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