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贾客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1-01 01:02:0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贾客词
作者:刘驾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1)本诗主要描述了两个人生场景,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每空最多6个字)(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贾客抛尸山野,少妇梳妆家中。
(2)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较为丰富的表达效果。(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关键句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末句用当此日,话分两头,对举少妇的对镜弄妆和贾客的白骨无归,一乐一悲,而倍增愁苦,再现了贾客及其妻子的悲惨命运。(4分)娓娓讲述少妇的打扮,却曲折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唐社会动乱带来民生凋敝问题的沉重思考。(2分)


翻译赏析

《贾客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还没有亮,商人就起床了,却还觉得此时出发已经来不及了。高山之中有条捷径,商人以前经常走这条路,从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虽然此时天还没亮,但商人觉得这条路不会发生意外。但不幸的是这一次他遇到了劫匪,劫匪们埋伏在路旁,当商人经过时,他们一拥而上。商人遭遇横祸,钱财散尽,空落落的钱袋子被遗弃在路旁。商人辛苦多年,在扬州购买了大宅,却没想到路遇劫匪,葬身荒野。他的妻子此时不知不幸已经发生,正对着镜子细细整理自己的妆容,等待商人的归来。
注释
⑴贾(gǔ)客:商人。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古时候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商人。
⑵发:出发。
⑶疾路:捷径。
⑷暗行:在天色还很昏暗的时候赶路。
⑸寇盗:指抢劫的强盗。
⑹委:丢弃,抛弃。岐:一作“歧”,路的分支。
⑺扬州:今扬州,唐朝当时最著名、最繁华的都市,也是当时富商大贾的集散地。
⑻此日:此时此刻。

【作品鉴赏】
《贾客词》描写唐朝贾客(商人)及其亲人的所遭受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唐朝中晚期的社会经济凋敝的悲哀和伤感

诗的前两句中,通过“起”、“言”、“行”等动作,写商人为了谋利,天不亮就起来赶路。从“暗行”照应“灯下起”,口口声声“发已迟”到“终不疑”,都可看出诗人炼句是颇费斟酌的。 中间两句承接上面,写贾客“暗行”引出的后果。“猛兽来相追”:既写出寇盗的凶残,又自然地引出商人可悲的下场。“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这里不写贾客性命如何,却只说了钱财被抢光。其实写钱就是侧写人,而且是更深刻地刻画了人。 最后两句中,诗人运用了点睛的手法:“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古人认为客死异乡是很可悲的,一般只有穷困潦倒的人才会遭此不幸。“扬州”是当时极为繁华的城市,死者家住扬州,有朱门大宅,竟落到如此下场,实在难以想象。仅此两句,已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了。不料诗人笔锋一转,出语惊人:“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这一方尸骨已抛弃在荒山僻野,那一方尚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等待贾客归来。“当此日”三个字把两种相反的现象连接到一起形成对照,就更显得贾客的下场可悲可叹,少妇的命运可悲可怜。
诗人这种抒发感想的方法很值得借鉴,比直来直去地发一番议论强得多。这四句诗仿佛在讲客观事实,并不带丝毫主观的色彩。诗人通过几个很妥贴的意象来表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经济凋敝的悲哀。这种技巧,在唐诗中是常见的。

【名家点评】
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诗品·含蓄》:“不著一字 , 尽得风流。”

作者简介

刘驾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归越中。时国家承平,献乐府十章,帝甚悦。累历达官,终国子博士。...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557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贾客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