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一剪梅·中秋元月》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23 17:00:28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一剪梅·中秋元月
作者: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1.上阕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2.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①对比和反复。忆对与今宵,用往昔花好月圆的中秋美景,反衬今夜无月的孤寂;在杯中湿纱窗,反复咏叹,含蓄蕴藉,耐人寻味。②虚实结合。借今宵楼上一尊同巧妙地将往昔与今夜的中秋景致联系在一起。③白描写景。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寥寥数笔传神地勾画出花月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2.(6分)①无月可赏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圆,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唯有烛花红。②欲诉无门的郁愤。欲问化工,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明咏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③自我宽慰的洒脱。现实无奈,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翻译赏析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满堂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照耀得酒宴上红彤彤。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终。

注释
①尊:同“樽”,酒杯。
②浑欲:简直想。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
③ 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作品鉴赏】
《一剪梅·中秋元月》辛弃疾写给内兄范如山的。希望他能够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积极出仕以成就功业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情趣。“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言外之意就是雨夜没有月亮,纱窗外显得格外孤寂,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词的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满堂”三句写出中秋无月的寂寞,只好以饮酒和歌舞来弥补这些遗憾了。

【名家点评】
清朝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稼轩词如:重阳节近多风雨,皆于悲壮中见浑厚。"又《云韶集》卷五:“笔致疏宕,独有千古。合拍处妙不可思议。"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别名:辛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407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一剪梅·中秋元月》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