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发宜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22 17:06:2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发宜兴
作者:曾畿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
观山观水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1、诗人的布袜青鞋梦是怎样的梦想?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2、诗人陆游曾赞美曾几的诗律令合时方帖妥,功夫深处却平夷,律令是指诗歌的格式和规律,功夫是指诗歌的语言成就。请结合陆游的评价对本诗的格律特征和语言特色加以赏析。(6分)
3、简要概括这首诗最后两联叙写的内容。(5分)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隐居梦想。首先,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内心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其次,他一生喜爱山水名胜,如今已老境垂垂,归去当是终老之愿。
2、(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共四联、28字;四联皆入韵,韵脚为an;其中颔联与颈联对仗(对偶)。(2)诗歌语言精于锤炼又平和自然: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观山观水 听风听雨运用反复修辞,写得有声有色;垂垂使用叠词,生动鲜活;又只无等精于炼字。全诗语言接近口语,像是与老友倾诉,又像是自嘲自语,读来亲切舒适又让人回味无穷。
3、颈联设想回到家乡后的情景(1分):闲居无事,但以观山赏水为务,遇到山水佳胜处,恐不免因此废食;(1分)外界的风风雨雨,似乎与自己莫不相关。(1分)尾联写回到家乡后的愿望(1分):出世隐居之想和遨游山水之愿。(1分)
4、年华老去的感伤;羁旅飘泊的痛苦;对归隐之地清绝山水的神往;对赋闲生活的怅惘无奈;对即将离开的宜兴的眷恋。(1点2分,答满3点即可)



翻译赏析

《发宜兴》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垂垂老虽我已经六十岁整,却又要拖家带口登船远行。
在阳羡暂住了三月只是作客,早想要返回玉溪手头却一文不名。
游山观水把寝食都忘掉了,安然入睡任凭它风声雨声。
从今后在我这个平民的梦里,不是到了张公岩就是游善卷洞。
注释
①垂垂:将近、渐近。
②将:携持。铁头船:远行江船;木船而船头包以铁。
③阳羡:宜兴古称。宜兴今属江苏省,在太湖边,山水秀丽。
④玉溪:信江(在今江西省,流入鄱阳湖)中段别称玉溪;上饶在玉溪江边,曾几侨居于此。
⑤都:总、全部。废食:废寝忘食。
⑥听风句:谓任凭它风雨连宵,也不会改变自己归隐之意。这里“风雨”实喻指国家危难的形势。
⑦从今二句:谓从今以后自己在隐居生活中会时刻怀念着宜兴山水名胜。布袜青鞋指平民的生活、隐士的生活。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张公,张公洞;善权,善卷洞,都是宜兴著名的风景点。

【作品鉴赏】
《发宜兴》由“发宜兴”所引起的身世之感,它表达了作者对于年华老去的感伤

首联自叙年将六十而又有挈家远行之举,扣诗题“发宜兴”。以垂暮之年而又携家奔波道途,生活之不安定与老境之可仿不难想见。“又”字凄然,包蕴了宋室南渡以来一系列播迁流离、羁旅行役之苦。
接下两联写客居宜兴的状况。颔联出句承上,说自己客居宜兴时日之短,见生活之不安定;对句启下,说自己虽归故山,而囊空如洗,见生活之清贫与作吏之清廉。“只三月”承接上句之意,写客居该地时间之短;“无一钱”表明在异乡生活困窘清苦。曾几一生淡泊,生活贫困。又有诗云:“我贫无一钱,不敢学农同。空余数卷书,肠腹自撑柱。”(《次陈少卿见赠韵》)故本句既是其现实生活的折射,亦是其一贯心性的写照。

《发宜兴》抒发的闲情逸致来自内心的宁静和洒脱,描绘居于宜兴时的观览之乐
颈联承“归去”,设想回到故居后的情景:“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曾畿南渡后曾先后寓居上饶、山阴,这里所说的“观水观山”之地,来详所指,当指山水幽胜之乡。回去之后,闲居无事,但以观山赏水为务,遇到山水佳胜之处,恐不免因此废食。这里流露了对归隐之地清绝山水的神往,也透露出对赋闲生活的怅惘之情。表面上看,作者颇为闲适,实际上是故作排遣。下句的风雨,显系代指时势。“忧愁风雨”,本来是曾畿这样的爱国士大夫的夙心,但却说“听风听雨不妨眠”,似乎与己漠不相关,言外自含“安危大臣在,不必溜长流”(杜甫句)一类感慨。所谓“不妨”,正是虽不应如此,却不得不如此的意思。这一联语调轻松,意态闲逸,骨子里却隐含一缕无可奈何之情。颈联在句法上颇类曾几的另一句诗:“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寓居吴兴》)作者是以叠词彰显其内心的感受。诗人观山览水,夜听风雨,以致废寝忘食。如此闲情逸致当来自内心的宁静和洒脱。这一联写居于宜兴时的观览之乐,同时为下文张本。

《发宜兴》表达作者羁旅飘泊的痛苦;对归隐之地清绝山水的神往;对赋闲生活的怅惘无奈;对即将离开的宜兴的眷恋
末联抒怀。作者以此为“梦”,表达了隐居山林的内心意趣。曾几作诗以杜甫、黄庭坚为宗,他曾说:“老杜诗家初祖,涪翁句法曹溪。尚论渊源师友,他时派列江西。”(《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名之,求诗》之二)于此可见其言不虚。作者有《游张公洞》诗,云:“张公洞府未著脚,向人浪说游荆溪。”这句既是实写宜兴之景,承接上联之意,表达了对宜兴山水的留恋;同时也是虚写,借指他处之景,暗接本联出句之意,表明以后要隐逸山野,纵情山水。
这首诗写的是即将离去前对宜兴的眷恋和对身世及时势的感慨。首联说年已垂老而飘泊不定;颔联说在宜兴只能暂时客居,但返回旧居,依然度日艰难;颈联说国势虽风雨飘摇,但自己只好不去理会,且寄情山水之中;尾联扣题,表示眷恋宜兴风景,将时时再现于梦中。“纪行”并非主体,述怀才是中心。诗的整体构思正是围绕着述怀这个中心的。
【名家点评】
民国诗人陈衍《百花洲文库 宋诗精华录》:茶山诗长处,有手挥目送之乐,如此诗第三联是也。
元代诗人杨载《诗法家数》:写意要意中带景,议论发明。

作者简介

曾畿

曾几(1085--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3914.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发宜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