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水仙子·夜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22 17:03:0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水仙子·夜雨
作者: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请分析这首曲前三句的意象的表达效果。(3分)
(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思亲之情的?(3分)

【答案】
(1)(3分)词人选用了梧桐、芭蕉、夜雨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表现离愁、客思、寂寥悲伤的意象,来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情景交融,言短意长,生动地渲染了离愁别绪。
(2)(3分)这里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遂使此曲更添伤情,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文已尽而意有余,荡气回肠,引人遐思。

二:
1.这支曲子的题目是夜雨,全曲却没有一个雨字,作者是如何写雨的?(3分)
2.落灯花,棋未收两句就刻画人物形象来看属于怎样的描写方法,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情?(4分)
3.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本曲写雨的句子仅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两句,是从侧面来写雨,(1分)用梧叶和芭蕉在雨中的声响来写出秋雨的淅淅沥沥,(1分)渲染了一种悲凉、寂寥的氛围。(1分)
2.这两句采用了细节(或白描)描写的手法,(1分)可以让人想见,三更梦醒时分,灯已燃尽,棋未下完,只好作罢的情景,(1分)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忧心忡忡的心情。(2分)
3.漂泊的孤苦,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怀想。(4分)(少一点减1分,答3点得满分)


翻译赏析

《水仙子·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灯花敲落棋子还未收,叹新丰孤馆文士羁留。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注释
1、三更:指夜半时分。
2、归梦:回家的梦。
3、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杜甫《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4、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
5、逆旅:客舍。《唐书·马周传》记,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主人冷遇。这里以马周自况,言旅途备受风霜、冷遇之苦。
6、淹留:滞留。
7、江南:指作者自己的家乡,即浙江嘉兴一带。
8、二老:父母双亲。

作品鉴赏】
《水仙子·夜雨》表现了深秋雨夜的凄凉和愁苦
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小令。曲作一开始就用鼎足对形式:“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既点明了时间、环境、又照应了题目,更交待了此曲的感情基调。梧桐叶落,飒飒声响,表明是深秋时节;以雨打芭蕉叙出气候,芭蕉叶大而较硬,声音清晰而杂乱,与寂寥的旅人的愁绪自然和谐地共鸣起来,仿佛打在心上,千愁万苦,如雨点密集而下,创造了无限凄凉的环境。作者以《夜雨》为题,通篇却不着一个“雨”字,而是从听觉人手,给秋以声,给芭蕉以愁,借“雨”写“愁”;“一声”声,“一点”点,既形象地写出了秋雨连绵不断的特点,也暗示了主人公的缕缕愁思如同这秋雨一样无法断绝,从而深化了曲子的意境。接着连用两个“三更”,以点出“归梦”之难成:由于万千愁绪,以致夜不能寐。归乡之梦又为作者平添了一份乡愁,故“归梦”两字承上启下,既补叙了愁因,又为下文梦醒的描写作了必要的铺垫。梧桐滴雨,雨打芭蕉,古代的文人骚客常以此描写人生的愁苦,加之深秋夜雨,孤身一人,客居他乡,半夜“归梦”,引起人无限的愁思和惘怅。因此,作者以一个“愁”字,点出全曲的感情基调。
“落灯花棋未收”,雨夜下棋,本为排遣愁闷,然而棋后懒于收捡,可见是越下越愁闷,正像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此句从视觉角度渲染乡愁,化用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意,写雨夜客居时的孤寂。而残灯照空局的景象,则进一步表现了深秋雨夜的凄凉和愁苦。因此,“落灯花棋未收”是由景向情过渡句,接“三更”时分,引出更深喟叹。

《水仙子·夜雨》采用作者惯用的重词叠字手法,善用数词人曲,如“一声”、“一点”
“叹新丰逆旅淹留。”此句借用唐代名臣马周之典,唐人马周未登第时,曾旅宿新丰,受店主冷遇,后世借指旅愁。《坚瓠集》载徐再思“旅寄江湖十年不归”,曾滞留北方十多年,然而仕途多艰,仅做过下等的小官。这里以马周自况,羁旅他乡,饱受寂寥愁苦,然而仕进无门,一事无成,穷途潦倒,仿佛马周当年为新丰客般备受冷落。而马周穷途尚有常何引荐,自己怀才不遇,久困异乡,前途渺茫。而且客居地“新丰”之得名本就与乡愁有关,加之前句“归梦”的导诱,联想到自己与马周境遇迥异,是愁上添愁。一个“叹”字,把自己羁旅异乡的孤寂,怀才不遇的愁闷,尽收其中。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作者躺在床上,回想起十年来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的种种往事,年迈的父母远在江南,自己不但未尽孝,反倒让二老担忧,如今功名也未成。孤寂、怨恨、自责、思亲等种种愁苦,都凝结为“都到心头”四字,道出了深秋夜雨时心头愁苦的具体内容。
此曲采用作者惯用的重词叠字手法,善用数词人曲,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给人以回环复沓,一咏三叹之感。全曲情景交融,用典用对,贴切自然,不愧为“情中紧语”。
【名家评论】
《元曲三百首》:全曲语言自然流利,是谓“情中紧语”。

作者简介

徐再思

徐再思(生卒年不详),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391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水仙子·夜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