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流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5 17:08:53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流莺
作者: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1)这首诗写到的莺诗人称之为流莺,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4分)
(2)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比喻(或象征)是其主要手法。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手法的。(3分)

参考答案:
(1)①它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是在空中不停地漂荡流转;②它百啭千回表达本意,可无人能会,虽是三春良辰,可终究难盼佳期。(4分)
(2)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3分)

(3)这首诗歌颈联的对仗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
答:颈联的对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句子内部凤朝和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音节和谐、深沉幽婉,写出了流莺无休止地啼叫、飘荡,寻找渺茫无日的佳期。
(4)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书写不为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苦闷感情。

二:
1.本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 。(1分)
2.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 。(3分)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3.诗人托物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1分)持、期、时、枝
2.(3分)C
3.(4分)示例: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三:
(1)李商隐的诗歌善用象征,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5分)
(2)尾联采用了何种修辞?有何深意?(6分)
【答案】
(1)流莺的飘荡像征着诗人的飘零身世,流莺的巧啭像征着诗人的美妙歌吟,本意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说是诗人所抱的政治遇合的期望。
(2)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尾联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心听流莺那伤春的哀鸣;偌大的长安城,找不到可以栖息的花枝。这里的花枝本义是流莺本栖身之地,比喻诗人没有用身之地。这就抒写了伤春之情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苦闷。

翻译赏析

《流莺》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莺到处四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持。
巧啭千声怎能没有真心本意?春日良辰未必就有所盼佳期。
穿梭在风霜雨露早晚阴晴里,振翅在千门万户或开或闭时。
我苦于伤春那啼叫不忍再听,京城何处有它可栖息的花枝?

注释
⑴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⑵飘荡:飘泊无定;流浪。唐杜甫《羌村》诗之一:“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参差(cēncī):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
⑶不自持:不能自主,无法控制自己。自持:谓自己掌握或处理。《新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传》:“宋氏之专政也,隆演幼懦,不能自持,而知训尤凌侮之。”
⑷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⑸佳期:美好的时光。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⑹“风朝”二句:《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露阴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⑺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不忍:一作“不思”。
⑻凤城:此借指京城长安。冯注引赵次公注杜诗:“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此句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作品鉴赏】

《流莺》描述了流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

此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漂荡复参差,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度陌”、“临流”,则是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不停地漂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平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李商隐《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像是“不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漂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漂荡流转,毕竟是流莺的外在行动特点,接下来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 巧啭的描写,来展示它的内心苦闷。“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那圆转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隐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 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漂泊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所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这一联和李商隐另一咏物诗《蝉》的颔联颇相似。但“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所强调的是虽凄楚欲绝而不被同情,是所处环境的冷酷;而“巧啭”一联所强调的却是巧啭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无知音的感叹。“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曲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统一。

《流莺》通过描写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表达了作者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
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着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
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末句从此化出。伤春,就是伤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伤春的情绪就越浓重。三春芳辰就要在伤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找。这已经是杜鹃啼血般的凄怨欲绝的情境了。诗人借“不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 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末句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

【名家点评】
清代陆昆曾《李义山诗解》: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
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流莺之飞鸣来去,风露阴晴,无处不到。我亦伤春者,不忍听此,恐凤城中无所有花枝耳。
清代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此亦借端以自叹也。起句“漂荡”字、结句“伤春”字是正义。
清代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颔联入神,通体凄婉,点点杜鹃血泪矣。亦客中所赋。
清代纪昀《玉溪生诗说》:前六句将流莺说做有情,七句打合到自己身上,若合若离,是一是二,绝妙运掉。与《蝉》诗同一关捩,但格力不高,声响觉靡耳。
清代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含思宛转,独绝古今。亦寓客中无聊、陈情不省之慨。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159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流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