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9 08:36:0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生产能力以及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有时具体指教育、科学和艺术方面的知识和设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一】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上半年,市文旅局紧抓83工程和《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围绕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持续发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艺术创作持续发力。一是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获佳绩。吕剧《连心锁》入选省十二艺节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主演荆延国获优秀演员奖,同时《连心锁》还代表省赴青海参加“十四五”鲁青文化交流活动。小戏《出征》获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二是承接全省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作为省十二艺节四个承办城市之一,12个剧种的18个小戏齐聚,8部获奖作品中,我市有2部,分别是沾化渔鼓小戏《闹婚》、邹平吕剧小戏《特殊征婚》。三是在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典型发言(全省2个),推广的小戏创作经验。四是舞台艺术获丰收。孝文化主题京剧儿童剧《鹿乳奉亲》、儿童剧《“奇”换童年》成功立上舞台并完成剧目首演。大型吕剧《红嫂》、《马耀南》、《连心锁》成功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百年征程、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省优秀剧目展演。五是唱响吕剧品牌。通过摸底调研起草印发“唱响吕剧”实施方案,在全市启动“吕剧进校园”活动,完成大型红色题材吕剧《红嫂》的复排演出工作。

  (二)群众活动提质增效。一是民生实事稳推进。共承担12156民生实事4项,截至6月底,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17场、“走近黄河”文化艺术季活动31场、戏曲进乡村2598场,农村电影放映18065场。全市开展非遗曲艺演出20场,完成8个非遗项目进校园课程144节,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21场,戏曲教学281课时;26家A级景区、5家星级酒店参与“人游”旅游年卡活动,推出“一人持卡,三人同享”优惠政策。二是公共服务居全省前列。承办全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数字文化馆建设经验交流会,市文旅局和市文化馆分别就公共服务和数字文化馆建设做典型发言。三是百场活动庆华诞。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场文化活动进基层、红色题材优秀戏剧作品展演、革命文化进校园、群众合唱展演等活动百余场,举办“旗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市级主要领导及各单位参观并重温入党誓词。中海合唱团入选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家唱”群众合唱展演。四是服务效能强提升。继续实施乡镇文化站专项治理和效能提升工程。下发通知,确定对28个乡镇(办)综合文化站进行专项治理,并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在全市创建8个市级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街道),25个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积极争创省级样板镇村。

  (三)文化遗产赓续传承。一是文物安全常抓不懈。完成全市文物安全百日攻坚集中行动,累计开展违法违规大整治检查巡查435次,出动检查人员1001人次,发现并查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违法建设11起,整改安防、消防隐患共计203项,梳理、检查考古勘探、发掘项目45个,制定《市市级文物行政执法巡查工作细则》等5部制度文件,全面巩固百日攻坚成果。启动2023年度全市市级以上文物安全巡查,对全市112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开展巡查。二是文物保护多措并举。完善“考古前置”工作机制,出台《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滨政字〔2023〕27号);推动文物保护单位提档升级,推荐10处文物保护单位参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制作我市首部中小学革命文化教学课程《飘扬的旗帜奋斗的精神--永载革命史册的渤海区》,并顺利推动革命文化教学课程进校园;10家革命场馆展陈入围全省100家革命场馆特色展陈推介名单,数量全省第二;7个村入选省厅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三是非遗保护亮点纷呈。我市成为全省非遗曲艺书场建设试点市(全省4个),试点建设省级非遗曲艺书场,群星剧场被确定为省级非遗曲艺书场;我市通过开展传习课堂等促进非遗传播被列为2023年度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之一;新增1项国家级非遗,沾化徐氏中医正骨,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增至10项。

  (四)特色项目提档升级。一是成功举办黄河流域景区发展论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市文旅局颁授“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教育培训基地”牌匾。与会沿黄9个省区、100余家文旅企业联合《黄河流域景区发展宣言》。7个县市区现场签约文旅项目13个,签约金额85.9亿元。与此同时,我们还完善了《南海湿地文旅项目规划》,完成了促进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和若干政策。二是积极编制《临海文化旅游规划》。立足实际,从明确我们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好什么出发,确定以看海、看鸟、看贝壳、看红毯、看湿地“五看”为主的发展定位。积极应对贝壳堤保护区范围调整问题,做好拟挑出区域的概念策划和工作预案。目前已完成了控制性规划修改,落实了编制经费,下一步将尽快完成招投标和规划编制。三是稳妥筹备孙子文化大会。完成了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立项,初步确定拟邀请嘉宾名单,多次赴北京、济南等地向业内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建议,编制完成了大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下一步按照计划有序推进,逐步建立国际文化交流新机制。

  (五)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上半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22.49万人次,增长138.04%,实现旅游总收入84.36亿元,增长230.28%。一是推动全域旅游创建。指导无棣县创建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标识配套设施建设,沿黄河大道增加7块旅游交通标识牌,重新更换11块旅游交通标识牌,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游览。二是外出招商引资。文化旅游产业专班开展外出招商活动4次,到位资金1142.7万元,做好文旅大会招商后续对接,与中惠旅集团深入交流。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黄河重点文旅项目建设,黄河楼项目正式对外开放。滨城区北海水城文旅综合体项目列入全省重大项目,预计7月逐步对外开放。全市在建项目11个,投资2.89亿元,新开工项目4个,完成投资1.72亿元,储备项目10个,需要招商项目18个。四是推进乡村旅游。无棣县海丰文旅小镇、博兴县吕艺文旅小镇入选首批省精品文旅小镇名单,数量全省第七。14个村庄入选首批省景区化村庄名单,数量全省第四。五是推进宣传营销一体发展。与央视、中国旅游报、日报等媒体合作,扩大市场推广的媒体覆盖面;整合文旅抖音、快手、微视频、微博、微信等官方账号,搭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官方抖音连续6个月上榜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的市级新媒体传播力指数TOP10榜单;赴德州、聊城、淄博三地市推介活动,组织举办2023年中国旅游日庆祝活动暨鑫诚田园生态旅游区森林部落启动仪式等活动,参加省文创产品开发成果回顾展等,开展精准营销。

  (六)市场管理繁荣有序。一是推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重点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在元旦、春节、两会、七一等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及敏感日坚持24小时值守和“零”报告。开展广播电视行业安全播出大检查,查出问题80余项,现已全部整改完毕。开展2023年度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奖工作,38件作品获省优秀节目奖,其中一等奖5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22件,十佳栏目1件。完成印刷企业和发行企业年检,记者证、记者站年检换证工作,对11家新闻媒体进行编校质量大排查大整治。开展出版物审读工作,成立市出版物审读专家小组,切实提高出版质量。二是加强文旅市场管理。全面推进无差别“一窗受理”,共有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78项,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可网办率达到100%,其中实现“全程网办”47项,依申请事项可全程网办率已达60.3%;创新监管模式,统筹协调“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暗查暗访检查、异地交叉检查,上半年共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30次,抽查检查人次228人次,抽查主体家次114家次;开展市场专项及联合整治行动,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3100余册。举行全市2023年“4.26”版权宣传周暨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扫黄打非”进校园“护苗•绿书签”主题宣传活动;用好信用监管,制定《市市级旅游诚信先行赔付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市本级旅游先行赔付金,设立旅游诚信黑名单。三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惠民圣豪丽景温泉酒店成功创建为四星级旅游饭店,免费为在我市执业的导游办理电子导游证123张,鼓励在职导游员参加职业晋级考试,对通过本年度中、高级导游晋级考试的,分别给予500元、1000元奖励,目前已兑现奖励5500元。贵苑大酒店《实施分餐制为疫情防控做贡献》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星级饭店管理与服务典型案例汇编。旅行社安全“四步工作法”被省文旅厅网站采用,得到行业专家和省厅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问题

  (一)推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思维不够开阔。优势文旅资源的产业化转型不够充分,特别是黄河文化、孙子文化、临海文化等标志性资源的品牌打造和产业化转化有待加强;大型文旅产业项目相对匮乏,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长乏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度不够,“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打造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二)公共文化旅游供给质量还有待整体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精细化,与目前的供给单一化、片面化等不相匹配。比如,基层专业文化人才匮乏,乡镇文化站人员少,“在编不在岗、专职不专用”等现象依然存在;村级运行经费不足,无法配备专职文化管理员,服务质量和开放时间难以得到保证;村级文化活动季节性强,活动单一,对农民的吸引力有限,等等。

  (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待加强。文化市场执法监管体制机制不顺、执法力量保障不足;机构改革后,各级文物机构人员转岗、职能弱化,导致各级文物机构作用发挥不明显;市级以下演艺市场发育不足,亟需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激发文化消费,引导转制文艺院团推动改革创新、焕发活力;依托文旅开展招商引资的方法还不够多不灵活,还需要运用新媒体拓展新的招商方式。

 >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推进产业升级。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黄河流域景区发展论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举办为契机,抓好相关成果转化,突出黄河、临海、孙子三大方向,尽快完成《临海文旅规划》招投标和编制工作,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发展的实施方案和若干政策。高水平举办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孙子文化论坛暨孙子文化大会。抓好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指导无棣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文旅宣传和推广工作,强化线上线下营销,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继续提升服务水平。全面完成全市9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和效能提升工作任务。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继续开展周末戏相逢、“走近黄河”文化艺术季活动、红色题材剧目展演等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等,圆满完成12156民生实事。启动京剧《孙子》、《三月三》和吕剧现实题材剧本创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主题东路梆子大戏《长调悠悠》剧本、音乐创作。

  三是全力优化行业监管。做好权责清单调整和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持续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工作;加强市场管理,指导惠民鑫诚田园创建4A级旅游景区,指导美景假日旅行社创建4A级旅行社。加强文物保护,筹备召开全市文物工作现场会。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篇二】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

  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围绕重点、创新思路,不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多点发力,全面提升文化工作质量

  1、全面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我区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8个,各场馆开展舞蹈、器乐、美术、书法、戏曲等免费艺术培训,提供基本文化服务和公共设施用地。举办“送戏进万村”农村演出活动98场、“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30场,农村电影放映1176场,多渠道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补充更新农家书屋出版物6948册,对部分破损书柜进行更换,督促各文化站维护管理,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对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和485个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系统与省平台对接,便于操作和管理,有效地发挥了应急广播的宣传阵地作用。

  2、积极举办各项文艺活动。鼓励本地艺术院团开展艺术创作,结合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等主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新春来临之际开展乡村春晚7场。积极组织“迎新春·送春联”、广场舞大赛、“庆八一·翰墨寄情怀”双拥书画展、重阳节诗词雅集联欢等活动,给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选拔节目参加市第三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邮政储蓄杯”广场舞大赛,舞蹈节目《花鼓情韵》在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3、着力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96.1%,处在全市领先地位,建成后的文化服务中心具备多个功能室,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8月,通过发行专项债,解决了区文化中心项目装修布展的资金问题。积极组建工作小组,赴、亳州、合肥、上海、黄山等地外出考察场馆建设情况,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多次召开讨论会修改展陈大纲,并同步进行史料征集。

  >二、固本培元,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精心谋划,夯实基础工作。区文旅体局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先后开展了篮球、足球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广场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育运动应急救护培训,采用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运动员们科学训练的意识和正确处理体育伤害的应急能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8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体质监测,让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补齐短板,狠抓基础建设。区全民健身中心7月1日投入运营,总建筑面积达4557平方米,可承担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竞技比赛、群众健身和各类大型活动。认真加强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共建成一块民强公园7人制足球场,一块体育中心11人制标准足球场,一块姚李镇11人制足球场。积极推进乡镇体育“三个一”建设,已建成姚李镇、三元镇、孙岗乡室内健身场所、室外健身广场和多功能球场,有效满足了全区人民健身运动新需求。

  3、成果丰硕,办活体育赛事。按照省市县三级业余联赛要求,区文旅体局7月组织了区级业余联赛,包括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广场舞等项目,近千名运动员参赛。市级联赛中区广场舞比赛获三等奖、乒乓球比赛获第三名、篮球比赛获第四名、羽毛球运动员代表赴省参赛。8月我区选拔8名跆拳道运动员,参加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获得一金三银。10月组建了男子640公斤级、女子580公斤级拔河队伍参加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得女子亚军、男子第五、混合第四名的成绩,区获得道德风尚奖。11月带队参加市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获得了体育竞赛第三名、活动展示第三名、团体总分第三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四个奖项。

 > 三、提标扩面,推动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1、整合资源,夯实旅游项目建设基础。对照《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3年)》,2023年区重点旅游项目新建、续建项目5个,年度计划投资0.4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0.43亿元。推进旅游强省“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实施续建项目4个,总投资概算24.1亿元,年计划投资0.75亿元。截至12月底,实际完成投资0.8亿元。开展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创建,以“江淮果岭”生态旅游项目为依托,指导平岗街道、三元镇搞好特色旅游乡镇创建,推进旅游扶贫重点村和平村、尧岭村A级旅游村创建。完成了果岭山庄及金蓼葉农庄三星级农家乐评定,以及兰园酒店、果岭山庄县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创建。

  2、立足实际,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厕所建设,新建2座旅游厕所,设置专人管理,并在百度地图完成厕所标注工作。同时加强标识标牌建设,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在平岗街道新建一组旅游标识标牌,目前已完成摸排布点。积极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建设,组织辖区内文旅企业及乡镇街道搜集相关图文数据资料,完善全市文旅平台数据采集系统填报,做好智慧旅游线上营销。

  3、精准施策,抓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投入资金57400元用于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旅游环境提升工程,带动22户贫困人口减贫。以奖代补支持10家旅游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投入资金51000元,带动51户贫困户增收。鼓励支持企业推出优惠措施,借助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做好乡村旅游宣传,帮助解决乡村旅游企业农副产品销售难题。发挥结对共建作用,积极动员干部职工开展消费扶贫,共计投入7133元用于购买扶贫产品。组织参加全市首届文化旅游美食大赛,共有4道菜品分别荣获全市“十大金牌特色菜”、“十大金牌创新菜”等荣誉,全市旅游商品大赛中,印象礼盒、豆油皮礼盒分别荣获金奖和铜奖。积极参加(上海)文化旅游推介会,推动旅游商品走出去,提升旅游知名度。

 > 四、多措并举,高效开展其他重点工作

  1、切实提高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对文物点的日常管理,共开展文物全面检查1次,文物专项检查4次,文物协管员每周至少巡查文物单位1-2次,确保文物安全。配合市文物局对平岗街道沿岗河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处发现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出土石佣一个。认真做好芮家祠堂的修缮工作,做到了文物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2、充分挖掘非遗资源。为挖掘区非遗保护传承技艺,区文旅体局组织开展非遗普查摸底工作,共有皮影戏、根雕、羊肉等11项非遗项目申报,有效的扩充了非遗资源库。充分利用桃花节、农耕节等特色活动开展非遗展演,组织参加市首届民俗文化展演、小小传承人展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旅游推介会,把区非遗成果宣传出去,让非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身非遗保护传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严肃管理文化旅游市场。对全区网吧、KTV、旅行社、健身会所、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开展常规执法检查9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80余人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6份,收缴各类非法盗版图书600余册,收缴未经批准擅自使用娱乐场所点播系统1套。积极参与联合执法检查,开展“护苗”、“剑网”等专项执法活动,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

  4、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对区文化馆、图书馆进行服务提升,成立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系统机关人员注册率100%,活动记录时长超过20小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次,参与人数200余人次。组织开展“中国旅游日”宣传、“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上千份。在人民广场、未名广场、民强公园及未名湖公园安装文明旅游标识牌33块。

  5、征迁工作凸显组织有力。积极落实区征迁工作部署,全局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征迁补偿安置政策,全力配合征迁工作。及时完成4月13户拆迁户征迁补偿安置任务,在10月份二道河征迁工作中,加班加点,死看硬守,取得全区第四名(前三名均为2户,我局为7户)的好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2023年,区文旅体局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一是旅游业发展缺少依托。对本地特色文化挖掘不够,缺乏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开发的文化创意、旅游演艺、红色研学等旅游新业态。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强。乡镇文化站存在不同程度的“专干不专”现象,基层文化队伍多为村干部兼职,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

  2023年,区文旅体局将以要求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继续做好职能工作和区级中心工作,在巩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开展文化人才培育。实施“乡村文化带头人”、“文化旅游能人”、“三区文化人才”等人才支持工程,培养一批爱家乡、有专长的文艺人才。坚持举办全区性文化旅游体育活动,继续推进文化中心项目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文化设施服务效能。

  2、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将民强公园改造成体育公园,增设门球场、篮球场、儿童活动场地、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置。十四五期间对体育中心进行规划设计,在江淮果岭或姚李镇建设30公里骑行道线路。推进行政村体育器材全覆盖。

  3、抓好旅游规划计划实施。立足“一河两岸一座城”发展总定位,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区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启动史河湾滨水文化乐园、江淮果岭精品旅游线路等十四五重点旅游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努力推进下骆山休闲旅游景区及松源湖风景区等招商项目落地建设。

  4、加强文化市场执法力度。认真履行文化市场管控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扫黄打非”五大行动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的文化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发现问题责令整改,确保文化市场经营井然有序。

【篇三】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成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责任科室担主责的责任体系。公共文化旅游场所坚持安全有序开放,落实预约限时消费、错峰实名入场等要求,避免人群聚集。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引导并监督消费者加强个人防护。针对疫情冲击,为100家文旅企业拨付“真金白银”444余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态。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惠及38家旅行社,暂退总金额576万。减免业务暂停期间责任险保费,为所有旅行社共节省保费10万元,助力企业共渡难关。加快培育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网络培训等服务型平台企业,已开展线上公益讲座9场,线上传统文化公益活动207场。

  (二)融合互通抓好文旅“三区创建”

  1.聚焦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文化惠民。一是加大创建示范区宣传力度。7月,印制1万个宣传购物袋、3万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宣传单页,广泛发放,提升创区知晓率。二是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完成80个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与市、区图书馆及城市书房通借通还,在文化馆基层服务点举办文艺小分队送戏活动,丰富基层服务点文化生活。结合基层服务点建设,提高农家书屋使用效率,广泛发动农家书屋管理员、阅读爱好者参与“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我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23“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之“我爱阅读100天”活动中进入“全国百强”。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7月底,举办第30届广场纳凉晚会启动仪式,在幸福门广场举办专场演出5场,各镇、街以辖区文化广场为阵地,举办纳凉晚会20余场。7月,启动环翠区文艺小分队进基层送演出活动,完成送演出88场,超出计划8场。文化馆、图书馆尼山书院开展名师公益讲座、蓓蕾艺术培训、名师公益讲堂、国学春秋季公益课程、国学冬令营、国学夏令营、传统文化进社区和学校等线上、线下公益培训和公益讲座546场。四是做好示范区验收迎评工作。对照最新发布的创建标准,逐条整理创建示范区成果档案。召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动员会议,各成员单位、各镇街分管负责人参会,部署验收迎评工作重点。抽调人员成立8个检查组,到8个镇、街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反馈给相关镇、街,抓紧时间整改到位,确保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验收。

  2.聚焦验收省级文化消费示范区,促进消费活力。发动涵盖旅游、影视、文创产品、文化体验等100多家文旅企业入驻“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云服务平台”,累计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季优惠券11批次171万元。为抗击疫情对文旅经济的负面影响,特针对环翠区景区发放两期景区定向消费券,共计15万元,有效提升景区购票率,增加了客流量。启动新威附路、栖霞街、生肖街、北山街、半月湾、万达广场、恒大海上帝景等7处特色产业街区建设,打造市中心“商旅、商文、商娱、商体”相融合的消费集聚区。今年新增区级非遗项目11个,总数达到39个,有5个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了威高民俗邨非遗产业园,并采用“互联网+非遗资源”等模式衍生创意设计,非遗产业正在朝着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成为新的文旅消费热点。

  3.聚焦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旅游品质。持续推进华夏城和仙姑顶景区提升,里口山4A级景区创建等工作,修建停车场,增设儿童休闲娱乐项目,提升全域旅游配套功能。在旅游产业升级、文化资源开发等方面对张村镇王家疃村进行指导提升,已于8月成功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整合六大样板片区乡村旅游资源,已编制完成8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印制手绘地图5万份。打造旅游监控中心,实现辖区内5家景区监测管理,将辖区监测信号集中接入并与市监控中心互联,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组织全区30余家精品民宿,于6月22日成立环翠区精品民宿协会,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化。对全区民宿资源进行引导与整合,加强民宿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打造环翠精品民宿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在全市精品旅游观摩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精准招商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加紧推进了一批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进47个在建文旅项目,总投资达70多亿元,其中单体投资过亿元的高质量文旅产业项目12个,有华夏城景区提升工程、地中海国际旅游度假村、万达文旅商业综合体、生肖街、栖霞街、天和美术馆、北海艺术园区、轻户外运动小镇等。在加快推进一批文旅项目建成营业的基础上,强化招商引资,新引入一批“大好高优”的文旅项目,推进已签约的国际游艇港和天九通航项目,积极跟进在谈的桃花寨特色商业街区、冰雪四季乐园、野外极限探险、花舞人间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提高项目落地效率,争取早签约、早落地、早建设。

  (四)凸显特色推广全区文旅资源。一是组织开展了“2023‘好客山东·冬享环翠’贺年会暨环翠文创集市年货会”,40余家商户参加活动。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市局举办“2023‘环翠献礼幸福威海’(威海)城市礼物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助推7家企业20余件文创产品进入复评,荣获三等奖、文化创客奖的好成绩,全面助力企业产品提档升级。三是配合市局举办“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5.19’中国旅游日(青岛)主题活动”,组织5家企业代表威海市参加“胶东有礼”文创商品展,展会产品得到了一致好评和热切关注,展会现场成交多单文创产品,其中药石文化与青岛国际会议中心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会议中心的部分厨具、茶具也准备采用该公司的麦饭石产品。四是组织区内10余家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系列活动,目前已开展30余场,受益社区(村居)60余个,培育乡村专业人才可达1000余人。五是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一十百千万”文旅嘉年华——文旅商品进景区活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10余场国家级艺术活动,在侨乡美术馆、阳光美术馆、佳润美术馆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5余场,为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品宣传搭建平台。六是走进吉呈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半月湾景区、仙姑顶景区和“侨乡号”游轮,开展“小小非遗传承人”系列活动,在佳润文化艺术苑区开展为期12天“薪火相传·画说威海”佳润文化青年美术创作营公益培训活动,引导企业实现研学、写生培训等多栖发展。七是在仙姑顶景区开展“文旅环翠”2023仙姑顶七夕鹊桥交友旅游文化节暨“唱响七夕、情满环翠”威海情歌盛典赛《腾舞中国》威海青少年舞蹈大赛、文旅环翠2023第二届威海市民武术文化节暨环翠区老年体协太极拳业务骨干培训展演、文旅环翠2023仙姑顶第三届才艺大赛“树立文明新风、展示才艺风采”威海仙姑顶盛鼎之赛暨《文旅环翠》威海仙姑顶才艺大赛系列活动,推广宣传我区特色文旅资源。八是在品乐坊商业综合区举办“端午传情匠心2023”威海环翠文旅消费系列活动,80多家企业参与活动,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统一的展销方式,为消费者营造出一种可逛、可赏、可买的“活动+消费”新消费模式。九是在一战华工纪念馆举办2023环翠文旅名品展,活动发放宣传单页5000多份,20余家企业参与活动。

  (五)存在的问题

  1.景区功能亟待提升。目前,我区共有A级景区6个,其中5A级1个(华夏城),4A级2个(仙姑顶、海滨侨乡号游轮),3A级3个(伴月湾、里口山、羊亭河)。我区景区除华夏城外,其他景区业态单一且多年不变,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休闲体验需求,旅游形式基本以“上车、下车、观光、拍照”为主,景区消费水平不高。

  2.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尤其是旅游酒店和风貌街区方面,辖区内仅有四星级酒店7家(威海卫大厦、蓝天宾馆、海景花园、阳光大厦、塔山宾馆、抱海大酒店、百纳中心大酒店),床位1544个。三星级酒店12家,床位共4790个。缺少大体量、高品质、国际化、品牌化的品牌连锁酒店,没有一家酒店具备承接500人以上会议的能力,旅游承载力低。而且设施老化、性价比低,对游客没有吸引力。现有的东城路美食街、新威附路文创街业态单一、档次较低,无法拉动人气。

  3.旅游淡旺季现象亟待改善。我区旅游“夏季热、冬季冷”,“白天热、晚上冷”的现象非常突出。从历年的接待情况看,每年“五一”到“十一”,酒店入住率能达到90%以上,特别是7—8月份,入住率能达到98%以上。11月至来年2月,星级旅游酒店的日均客房出租率仅为20%左右。旅游服务主要集中在日间时段,夜间服务时间短,服务设施少,同时缺少有足够吸引力,特别能够吸引年轻人这个夜间活动主体的夜经济集聚区,留不住过夜游客,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就连市区人气最旺的东城路,夜间消费也超不过十点钟。

  4.文创产业亟待提升。除华夏文旅外,我区比较有特色的文创产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油画小镇,虽然初步形成了“三区一线”的发展格局,但是大多数机构还处于初创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耀江影视传媒中心虽然已注册影视传媒企业或工作室18家,但也未形成聚集效应。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力度亟待加大。目前我区的双馆建设还在进行中,人均图书数量和人均图书借阅量偏低,部分村居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不高。

 > 二、“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

  (一)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发展

  2023年1月5日,根据《关于威海市环翠区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区旅游局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旅游局更名为区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调整为区文化和旅游局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以新部门名称对外开展工作。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区文化和旅游局按照政治性、稳定性、连续性、探索性和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文化旅游产业指标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旅游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实现旅游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住宿企业共17家(含市管星级旅游饭店6家、区辖星级旅游饭店4家);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共10家(含区辖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57家。全区现有文化企业710家(其中规模以上22家),印刷企业67家、书报发行单位56家、数字影院7家、歌舞娱乐与电子游艺场所23家、网吧48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市级18个、区级40个。环翠区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

  (三)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我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大幅增长,高标准建设3个市级公益文化空间、8个区级公益文化空间,所有村居儒学讲堂覆盖率达到100%、有条件的村居历史文化展室覆盖率达到100%。推动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及总分馆制建设,共建设80个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8个镇街共建设了11处城市书房,在全市建成最早、覆盖率最高、数量最多,并实现市、区图书馆及城市书房通借通还,将公共文化服务有效向基层延伸。启动新威附路、栖霞街、生肖街、北山街、半月湾、万达广场、恒大海上帝景等7处特色产业街区建设,打造市中心“商旅、商文、商娱、商体”相融合的消费集聚区。至年末,环翠区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和省级版权示范单位1家(电子科大(威海)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威海佳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山东昆嵛电视广告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个(威高民俗文化邨),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个(艺甸园写生基地)。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环翠省级旅游度假区、环翠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区属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6家(华夏城、仙姑顶、侨乡号、半月湾、里口山、羊亭河)、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9家、省级旅游强镇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3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全区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四)文化旅游项目业态不断丰富

  立足旅游特点,坚持以引进促发展、以环境引客商,充分运用“文化+”“旅游+”的创新动力,引导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商贸、体育、海洋、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旅游与工业融合,打造了宝飞龙钓具、山花地毯等7个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宇王鱼鳞胶原蛋白、九日食品等4种产品获评“礼尚威海”特色旅游商品。围绕旅游与农业融合,建成城郊休闲农业园区16个,发展采摘品种18个,2023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1500万元。围绕旅游与商贸融合,规划建设了威高广场威韩特色商业区,整合提升了老港、海港、威胜等传统韩货商场,九日进出口、韩品在线、大韩家等电商平台投入运营,打造游客来威购买韩货的首选之地。围绕旅游与文化融合,积极探索“文化+旧厂房”模式,新上了艺甸园写生基地、佳润文化创意园区等10个项目。华夏文旅入选全省“文化企业30强”。围绕旅游与体育融合,每年协助举办威海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系列赛事;里口山风景名胜区建成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和全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举办了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首届威海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打造我市继铁人三项后第二张体育名片。围绕旅游与海洋融合,打造了侨乡号游轮海上观光休闲航线和华夏城神游海洋文化基地;规划建设了10个重点休闲渔业项目,北海旅游开发、钓鱼台山庄、华夏城获批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围绕旅游与健康美丽产业融合,着力打造国际健康美丽产业基地,引进了梨花整形美容等中韩合作医疗机构8个,3家已开业运营,其中美辰口腔是威海市第一家民营二级专科口腔医院。引进了万达文旅商业综合体、地中海国际旅游度假村、恒大御景半岛酒店、北海文化艺术产业园、天和美术馆、希尔顿欢朋酒店等单体投资过亿元的文旅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达70多亿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建成后将助推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五)文化旅游营销宣传不断加强

  创新推出各类营销模式,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推进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全方位开展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推出“全域旅游看环翠”“环翠四季游”专题,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环翠文化旅游。拍摄环翠旅游宣传片,印制中英韩俄四语旅游折页,印制环翠乡村旅游攻略、特色菜手册、旅游商品选购指南等宣传品。持续开展庙会、模特大赛、美食品乐荟、文化惠民消费季、民俗旅游文化节、中俄韩国际旅游节、国际海鲜美食节等系列活动,以节会带动旅游。高标准举办5·23国际合唱节、国际油画双年展、全国风景静物油画作品展、青花釉里红作品展、中国美术博士作品展、当代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等高端、大型文化展览活动,有效提升了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俄罗斯哈巴、布市设立了环翠区文旅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开通了两市直航威海的旅游包机13个,来威旅客突破两千人,为吸引外国游客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启“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充分开发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乡村旅游与电商紧密结合,打造“星旅众享平台”,上线企业70余家,发展平台用户达到4512户,游客浏览量91万次,带动消费百万元以上。加快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搭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纳入5家景区、6家星级饭店、31家旅行社、9家特色商店,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要素、全产业链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威海”。发动文旅企业入驻“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云服务平台”,每年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季优惠券150余万元,进一步带动文旅消费活力。持续打造并推进旅游精品线路12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8条,印发宣传手册5万份,融合发展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六)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羊亭河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3A级景区认定,华夏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景区认定,华夏文旅集团获评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入选全球主题公园界“奥斯卡”奖,中国油画小镇全面推进,打造油画特色社区、学校、酒店13处,开展高层次论坛活动130余场次,环翠文旅品牌更加闪亮。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旅游厕所26座、改建厕所4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每年年初与全区60余家旅游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A级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采取日常检查与重要节点安全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消除,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督导企业限期整改完毕。进一步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涉及文化和旅游行业投诉,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营造文化和旅游安全氛围,组织旅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督导文旅企业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安全生产宣传口号。实现了文化旅游行业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树立了“健康、安全、秩序、质量”的良好旅游目的地形象。

 >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

  (一)环翠区特色街区建设项目。总投资8.95亿元,打造栖霞街历史文化街区,生肖街特色风貌街区、新威附路特色风貌街区,北山街特色街区等特色街区。

  (二)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总投资30亿元,张村镇域以里口山风景名胜区为建设重点,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重点构建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游、亲子游、体育赛事、文化挖掘、产业培植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区;羊亭镇域重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三)环翠区中国油画小镇。总投资30亿元,打造“一线三区”格局,“一线”就是31.5公里的环海路,“三区”就是益海路艺术核心区、北海油画产业区、半月湾创作休闲区,同时发展壮大写生创作、展览展会、交易流通、教育培训、关联产业、文化旅游等六大产业。

  (四)环翠区ClubMed地中海国际风情小镇。总投资20亿元,位于环翠区孙家疃街道环海路以西山东老村地块,占地约245亩,项目分为阳光海岸、养心谷、林溪谷、悦泉谷、林语谷、地中海俱乐部六大功能板块。

  (五)华夏城景区产业提升项目。总投资25.5亿元、占地3020亩,重点实施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基地、威海民俗文化馆等9个项目,争取利用3年以内的时间,打造一个集生态培训、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华夏文旅威海国际生态度假区。

  (六)望岛综合商业集群。总投资160亿,一期利用三角地块打造恒大商业中心,主要建设五星级酒店、影城、商业街、写字楼等;二期打造威海万达城市综合体;三期打造富力商业中心。

  (七)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总投资7.5亿元,位于环翠区羊亭镇海峰路路北,海利达路西侧,总建筑面积11.59万平方米。

 > 四、2023年工作思路

  (一)重点工作

  1.聚焦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旅游品质。在成功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品牌影响、创新示范等8个方面继续完善我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材料准备工作,按照创建标准及要求,在全域全景图、旅游道路标识、游客服务等方面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打造,编制环翠旅游攻略,通过发放宣传易拉宝、摆放道旗等方式进一步营造创建氛围,丰富得分细节,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

  2.聚焦5·23歌咏会,打造文旅品牌。为进一步擦亮“歌咏之乡”文艺品牌,以此契机推动我区国际性合唱艺术事业发展,以合唱音乐为纽带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力推介中国合唱音乐文化,拟于2023年5月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举办2023中国(威海)国际合唱节暨环翠区第48届5?23歌咏会。计划进行开幕式、专场音乐会、中俄韩三国合唱音乐会、全国合唱团比赛展演(分中老年组和青年组)、走基层惠民演出、合唱指挥大师班、闭幕式等活动。通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宣传报道,营造活动的热烈氛围,成功打造集合唱领域专业示范、推广合唱优秀作品的展示平台和中外文化交流、国际友谊建设的文艺集汇地。

  3.聚焦提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巩固惠民成果。一是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设。两馆都要按国家一级馆的要求打造。二是用好用活农家书屋。按照“百姓点单、按需制单”的要求,对79个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更新。将图书馆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与农家书屋工作相结合,定期进行图书流通,增加图书的可读性,提高基层服务点和农家书屋使用效能。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组织实施一村一年五场戏工作,开展第48届5·23歌咏会、第31届广场纳凉晚会、环翠区文艺小分队送演出等品牌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四是推进综合文化站社会化运营。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做好镇、街综合文化站服务项目社会化运营工作,引导、支持各类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综合文化站运营管理、文艺骨干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解决基层专业人员不足、服务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

  (二)常规工作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高品质发展基础。积极对接市文旅局及行业商会、协会、专业招商机构等资源,多渠道开展精准招商和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争取年内落地更多优质项目;强化跟踪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在建的栖霞街、恒大海上帝景特色街区、地中海国际风情小镇、轻户外运动小镇、恒大御景半岛酒店、温德姆酒店、华夏城景区产业提升项目、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积极主动对接,做好跟踪服务;对签约的国际游艇港和天九通航项目、在谈的桃花寨特色商业街区、冰雪四季乐园、野外极限探险和花舞人间田园综合体项目,加大服务力度,争取早日落地。

  2.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服务文旅企业。年底做好政策兑现,大力开展调研,深入走访一批文旅企业,根据需要修订完善我区2023年文化和旅游产业扶持政策,走访一批文旅重点企业发放和解读,指导推动相关工作开展,确保政策精准发力。

  3.继续做好第五届文旅惠民消费季工作。根据创建省文旅消费示范区工作情况以及上级精神要求,制定2023年工作方案,继续通过产业协会、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途径全面做好消费季各项宣传推介工作。同时,通过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丰富的精品文旅活动,利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途径,广泛发动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参与活动,为企业搭建良好的消费平台,为群众创造有利的消费渠道,提高文旅惠民消费季的社会认知度,营造全民消费的良好氛围。

  4.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推动文化遗产传承。一是做好培训工作。组织环翠区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产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系列活动,发动各镇街选取多个非遗项目进行公益性文化培训,普及传统文化,提升社会对非遗项目的认可。二是做好非遗活动。引导非遗企业与其他县市区加强交流,互动办展,促进提升区内非遗产品在全市的知名度,在重要时间节点、传统节日、非遗日,开展非遗产品展销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三是做好常规工作。按要求完成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对已列入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手艺人进行传承人评定。制定环翠区非遗保护规划,开展非遗摸底、调研、调查、编撰、出版等工作。计划邀请高校专家、知名手艺人等来我区对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定期培训,开展产品提档升级、市场研发等,推进非遗产品产业化发展。四是做好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工作。根据省厅文件要求,计划设立残疾人非遗传承培训基地、开展残疾人非遗传承师带徒培训等工作。

  5.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全面协助华夏城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裕红祥丝绸文化馆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助力文化企业提档升级。二是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培训活动,增强龙头企业发挥辐射效应,帮扶中小企业提升产品知名度,不断培育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文旅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实现爆发性增长。三是继续组织企业赴各地市宣传、推介,为企业多角度、全方位搭建宣传平台。根据省艺术博览会威海分会场要求继续设立环翠区展区,组织区内不少于50家文旅企业参展、推介、招商,配合进行微信、抖音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媒介宣传,着力助推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ongjie/fanwen/9888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