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更漏子·柳丝长》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0 21:00:0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更漏子·柳丝长
作者: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1.请结合词的下阕,简要分析词人刻画的人物形象。(5分)
答:词人刻画的是一位美丽动人的思妇形象。她雪白的肌肤透出浓香,浅红色的娇晕也消退了。(1分)枕上花美,将人与花相对比,隐喻闺人之美,同时也暗示着闺人一夜难眠,辗转反侧。(2分)而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则告诉我们女主人公闲愁深重,起床后独自寻思清晓的残梦,以致于弄妆梳洗迟,言尽而梦不尽,惆怅之情尽在不言中。女主人公怨嗔而不露,幽怨而动人。(2分)

2.古人俞陛云在《宋词选释》里称其景丽而情深,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6分)
答:这首词写春日闺思,景丽而闲雅,情深而意婉,情景交融,到达一种纯美的境界。(2分)柳丝长三句写深院中的景色,烘托出春日寂静的气氛。垂下的柳丝,桃树的嫩叶,因为断无人到,而使得主人公产生怨意,为结尾处抒情作了铺垫。(2分)而院中的淡淡红日光,浓绿树丛中的漠漠轻烟,婉转的三两声莺啼,绘声绘色地写出了春日初阳的特点,反衬出深院的寂静,将惆怅之情,怨责之人融入到这秀丽淡雅的景色之中。(2分)



翻译赏析

《更漏子·柳丝长》原文翻译及赏析(晏几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树垂下了长长的柔兰,桃树吐出了小小的嫩叶,这静寂的深院啊,终日没有人到来。淡淡的虹日撒下了飘融煦光,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偶尔传出的三两声困润觅转的莺鸣,划破了深院的沉寂。
她雪白的肌肤飘溢出浓浓的芳香,属旁浅糟色的妆晕消褪了,只有枕头上枝梢叠压的绣花,依旧娇艳美丽。春日撩起的浓重闲愁,使挖瞧起后也无心梳妆,仍独自痴痴地寻思看清晨温孽的残梦。
注释
①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等。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属商调。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词,无别首可录。 比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炉香》、《更漏子·柳丝长》等。
②流莺:圆润婉转的莺鸣。
③雪香浓:雪白的肌肤透出浓香。
④檀晕少:妇女眉旁浅赭色的妆晕消褪了。
⑤残梦:残存的梦的记忆。

【作品鉴赏】
《更漏子·柳丝长》通过描写庭院的景物,表达了女子孤独哀怨之情
上片描写庭院中的景物。柳丝已长,桃叶尚小。“深院断无人到”一句,既说庭院的寂静,也表女子的孤独;而着一“断”字,则含意更加细微繁富,既延伸了寂静的时间长度,也开始透露了女子的哀怨情绪。
“红日淡,绿烟轻,流莺三两声。”明点“红”、“绿”二字,照应开头写柳、写桃的暗表两种颜色;写到鸟儿,却又把黄莺的“黄”字隐去,改作“流莺”,以表其来来往往快速飞动之状态。描写春天景物,笔法极尽交错变化之能事,真可谓匠心巧运了。加上了动态,加上了声音,终于把庭院里的春光写足,而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不可忽略“流莺三两声”一句在词中的重要作用。请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鸟的叫声,更加反衬出庭院的寂静,这是“鸟鸣山更幽”的道理;第二,从全篇的结构上说,是鸟声唤醒了春闺独宿的女子,下片接着描写女子醒来以后的情况,可见,鸟声起到了把上下两片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更漏子·柳丝长》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表达了孤独悲凄之情
下片转入居室内部,直接描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先写她被鸟声唤醒,尚未起床时的情况:“雪香浓”,言其肌肤洁白似雪,浓香馥郁;“檀晕少”是说经过了一夜睡眠,她脸上的脂粉已然淡却;“枕上卧枝花好”,是说女子起身离枕,露出了枕面上刺绣的斜枝花卉,并且以花比人,言其貌美。接下来,描写女子心事重重的慵懒之态。“春思重”是点题之笔,是闺情这类题目的核心所在,当寓含“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意;“晓妆迟”,晨起无心梳妆,当寓含“谁适为容”之意;“寻思残梦时”,所梦为何,毋须明言,但引她寻思,必是好梦,然而,梦境虽好,奈其残破何,又奈其虚幻何!收束之句,委婉含蓄,韵致无穷,最见笔力。
全词突出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从全词来看,上片描绘春光美丽,下片却写闺中的女主人公脸色憔损,春思重重,迟迟不起。景与人的对照,形成强烈的矛盾和不和谐。这正反衬了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从上片来看,外界是一幅有声有色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深院里却是“无人到”的冷冷清清的寂然无声的境界,也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反衬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从下片来看,龙脑香所散发的香气制造了客观的温馨氛围,而女主人的主观却是“春思重”,“晓妆迟”而且脸上光色少了。主客观对照又是极不和谐,又反衬出“春思”的深重,所以尽管龙脑香浓,却提不起女主人公的精神来。

作者简介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770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更漏子·柳丝长》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