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病牛》和《禾熟》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08 21:02:3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病牛
作者: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原文】禾熟
作者: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2、古人云:诗言志。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3、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4、这两首诗中的病牛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2、这两首诗所反映的思想境界也大不相同。李纲诗中的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诉的是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从个人思想情感来说,他没有什么抱怨情绪,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眼前的一切。

3、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4、《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翻译赏析

《病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注释
①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 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
②复:又,再。伤:哀怜,同情。
③但得:只要能让。
④众生:大众百姓。
⑤不辞:不推辞。
⑥羸(léi)病:瘦弱有病。残阳:夕阳,即快要下山的太阳。此处既烘托凄凉气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作品鉴赏】
这首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立意高远,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传诵。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才使读者在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名家点评】
《梁溪全集·朱熹序》:“概然以修政事,攘夷狄为己任。”

《禾熟》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注释
①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②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
③ 窦:此指水沟。
④ 了:了却。
⑤ 啮(niè):同“嚼”,啃、咬。原作“齧”。

【作品鉴赏】

《禾熟》通过描写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来表达他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禾熟》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
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

作者简介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

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746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病牛》和《禾熟》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