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江上看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03 05:04:5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江上看山
作者: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原文】江上看山
作者: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下列词句在诗中的作用是:(1)飞鸟:___(2)依然不负远来人: _______ 。
2.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看山,但描写的方法不同,说出其不同点。

参考答案
1. (1)比喻帆,写舟行之快。(2)形容巫山景色浓秀。
2.苏轼诗着重动态描写,以动写静,节奏急促、迅捷。苏辙诗着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注重色彩;节奏舒缓从容。


翻译赏析

《江上看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作品鉴赏】
《江上看山》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这是以动衬动的手法。按理说,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江上看山》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作品鉴赏】
《江上看山》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这是以动衬动的手法。按理说,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

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689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江上看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