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生活中的减法》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7-25 13:03:36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生活中的减法

①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不如意的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带来的。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的事,多数人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你不仁,我就不义。你冷落,我就疏远;你敢动口羞辱,我就敢伸出老拳;你偷了我一辆自行车,我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这样,以眼还眼,睚眦必报,就像加法,生活中不如意的事,还不越来越多?

②其实,反其道而行之倒不失为一种更明智的做法。这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不如意的事,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却不让别人为这样的事难过、痛苦。你伤了我,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宽容你。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这样,就像减法,不如意的事,就会越来越少。

③以身作则用减法,体现了一个人宽阔的胸怀与高尚的品德。你可以这样想:有人冷落你,反而可以强化你的自立;有人诋毁你,反而可以宽阔你的胸怀;有人欺骗你,反而可以增长你的见识;有人伤害你,反而可以高尚你的品德凡此种种,以身作则用减法,才能提升立身处事的高度,才能让生活时时处处充满阳光。

④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两位高僧的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减法,不但能 (1) ,而且能 (2)

⑤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它不仅减少了不如意的事,也完美了自己的人格,同时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20.本文标题是生活中的减法,而文章却从生活中的加法谈起,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3分)

答:

21.简要分析第③段是如何进行论证的。(3分)

答:

22.联系文章内容,在第④段空白处填补语句,阐明高僧对话与生活中的减法的联系。(2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生活中的减法》(8分)

20.(3分)示例:作者从生活中常见现象谈起,为了更好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论题,同时通过对比突出作者生活中要用减法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共3分。每要点1分)

21.(3分)示例:作者首先提出以身作则用减法,体现了一个人宽阔的胸怀与高尚的品德的观点。接着列举种种用减法对待不如意事的良好效果来论证观点。最后得出以身作则用减法能提升立身处事的高度和让生活时时处处充满阳光的结论。

(共3分。每要点1分)

22.(2分)示例:(1)完善自我(2)感化(改变)他人

(共2分。每空1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7887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生活中的减法》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