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一点一横长》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7-23 21:02:1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2022丰台中考一模】(一)阅读《一点一横长》,完成第16-18题。(共17分)

一点一横长

明凤英

①我常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达时雨。

②小时候,学写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这是繁体廳字,大厅的厅,整整二十五笔。

③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鸟儿站中央;这是鸞字,红鸾星动的鸾。还有亡、口、月、贝、凡,这是赢字;输赢的赢

④我们扯开嗓门喊起来,伸出手指把字写在空气里。一时,教室里像是让我们挂满了廰字,叮叮当当作响。达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你们声音好大!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大家咧嘴嘻嘻笑起来。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

⑤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江苏泗水人,1949年到台湾。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高高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她上课非常认真,铆足了力气。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了:当心摔跤哦。

⑥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像什么。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书,孝顺父母。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人,为国家社会做事。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

⑦达老师教我们成语。从一开始。一贫如洗、一介布衣、一曝十寒好像人生真是件严重的大事,处处都是险滩。一不小心,就要万劫不复。

⑧有一次我家急着要用钱。妈妈苦无对策,叨念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可以省下30块钱寄给外婆。我听了妈妈的话,不作他想,下课背上书包,大踏步高高兴兴回家了。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让达老师给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我据实以报:我家钱紧了。我妈说不上了。达老师只说:上课去。我听了,也不作他想,回头进教室。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事后,我妈也像是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只是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导费了。

⑨难得糊涂的日子,如急流湍湍,竟也这样舟行千里。大学毕业后我四处奔走,跟达老师断了联系。多年以后,我才又听到更多达老师的事。达老师是从台北的一处高楼纵身跳下,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离开人世的。

⑩我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我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讲想当大官的请出去,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我也没有机会谢谢她把八岁时候的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中。

?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愿意,生出彩翼,振翅飞到琼楼高处,把她从孤单绝望的一刻,奋力拉回。回到那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的瞬间。

?一点,一横长。一撇无垠,到天涯。

16.本文主要通过四个场景回忆了我与达时雨老师相处的日子,请依次概括前三个场景。(每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共6分)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免除我的辅导费

17.文章⑩-12段语言饱含感情,请以相关内容为例简要分析。(4分)

18.阅读文章②-⑧段,简要分析达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不超过150字)(7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示例:场景一:教我们认字 场景二: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场景三:讲做人的道理 评分标准:共6分,每处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7.示例:第⑩段中,用我没有机会一句回忆达老师给我的人生观的启蒙,也没有机会一句回忆达老师让少年的我快乐成长。没有直抒胸臆的抒情和议论,以平静的口吻叙述几十年前的情境,传达了作者对达老师深厚而浓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18.示例:达老师聪慧可亲、和蔼娴静,教我们认字,用编顺口溜的方式教我们这些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我们学习时高兴地大声喊叫,休息时忘形疯跑,她没有粗暴地批评,而是巧妙地提醒,让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达老师正直善良,她严肃地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令我至今难忘,她不动神色地免除我的辅导费,让我无忧无虑地享受学习的快乐。评分标准:共7分。准确概括人物形象特点2分,结合所概括的性格进行恰当分析5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7838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一点一横长》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