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狠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6-02 17:03:5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狠 爱

徐立新

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

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

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勉强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

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

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A)

她的哭 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开始使劲地推打她,一边打,一边怒问道: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她一边哭泣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地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直立行 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14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此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9年前,母亲遭遇难产,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诊断是马蹄内翻足,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的好转,(B)

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居然能直立行走了,虽然还不是那么稳当,虽然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但比之从前,已经有天壤之别了。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训斥,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

(选自《辽宁青年》2022年第3期)

14、文章开头为什么反复强调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4分)

15、根据上下文意补出文中(A)和(B)处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

(A)

(B)

16、文中对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选择一种,举例阐释。(3分)

17、你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3分)

参考答案:

14、作者反复提及家离学校的距离之短,是为了反衬出她行走之艰难。因为500米对常人而言,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对于脚有残疾的她却如同上蜀道。也为展开下文500米路上的挣扎作作铺垫。(反衬1分,内容2分,铺垫1分)

15、(A)妈妈,我明明不能走路,您为什么要让我自己走过去,您为什么对我如此凶狠和无情?(2分)

(B)女儿虽然残疾,但人生的大幕刚刚开启,难道要让她一辈子乞求别人的帮助?不,我一定要让她自己学会走路!(2分)

16、示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举例阐释(略)(方法1分,举例阐释3分)

17、示例:我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因为身体残疾,心志未残。如果一味依赖别人,那么一辈子休想直立行走,学习起立行走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走过艰难后,奇迹和幸福就会来临。这位母亲用狠爱教会女儿坚强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答不赞成,言之有理亦可)(观点1分,联系文章内容阐述3分)

择例适当,能表述当时和现在不同的感受(4分,酌情给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6290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狠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