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苦夏 冯骥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5-07 21:04:5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苦夏 冯骥才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正是那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捕捉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4.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5.结合原文,完成(1)(2)题。(6分)

(1)作者在第二段结尾处写道: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原文,指出夏天的意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

(2)请解释第三段画线句苦,原是生活中的蜜在文中的含意。(3分)

答:

16.文章第五段写作者欣赏音乐《四季》中夏的乐章的感受,有什么用意?(4分)

答:

17.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结合全文,分两点概述作者产

生夏之崇拜的原因。(6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4.(6分)(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1)承上启下(1分),前文将自然四季与生命四季巧妙联系起来,此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夏季的作用(1分),引出下文对夏的感悟(1分)。

(2)两个最的反复和反问句式的运用(1分),突出了对夏天的赞美之情(1分),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1分)。

15.(6分)

(1) (3分)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酷热的夏天充满快乐(1分);遭遇人生的艰难后,难熬的夏天象征了人生的苦难(2分)。

(2)(3分。)苦难从根本上说(1分)能磨砺人的意志,让人成为生活中的强者(2分)。

16.(4分。)突出了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或喜爱)(1分),强调(衬托、或呼应了上文)对夏天的深刻认识(2分),丰富(或充实)了文章的内容(1分)。

17.(6分,每点3分。大意对即可。)

(1)夏天酷热难耐,象征人生的苦难(1分);但苦难能使人坚韧苦斗,成为生活中的强者(2分)。

(2)夏天用自焚的形式创造出火一样辉煌的顶点(1分),启发人们迸发昂扬的斗志和激情,充分发挥才干,创造人生的辉煌(2分)。

1.联系全文看,题目苦夏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2.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后与原句相比哪一个好?为什么?(2分)

3.文章第②段用不少的笔墨回忆了快乐的童年,这样写是否离题?为什么?(3分)

4.揣摩文章语言,回答问题。

(1)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这个指代什么内容?)(1分)

(2)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5.本文作者与《夏》一文的作者梁衡都对夏情有独钟,但喜爱的理由各不相同。请结合链接材料加以分析比较。(4分)

【链接】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苦夏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酷暑的难耐与难熬;(2)指人生默默又坚忍的苦斗。2.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原句好。原句是反问句,增强语气,突出强调了在生命的四季里,夏是最壮美和最热烈的。改为陈述句后没有这种表达效果。示例二:陈述句好。陈述句可表达出凝重的语气,与全文的语言风格更吻合。而反问句的语气过于强烈。3.(1)丰富文章内容,引出下文苦夏的滋味(2)与下文苦夏的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的人生感悟。4.(1)这个指代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创作力反而加倍的旺盛。(2)我在承受酷暑的过程中,锻造了自己的性格,获得了加倍旺盛的创作力。5.(1)本文作者喜爱夏季,是因为夏天是苦难的象征,苦难使人们具有承受力,并因承受苦难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创造力量),可以使人们获得苦涩、艰辛、悲壮的审美感受。(2)《夏》的作者梁衡喜爱夏天的原因在于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还在于对夏天辛勤劳作的农民的敬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5470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苦夏    冯骥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