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4-29 09:07:2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中国的诗、书、画、戏剧等文学艺术均呈现出鲜明的写意精神,并带来象征的、变形的、抽象的、表现的等复杂多变的形式演进,中国画更是其突出的代表。中国画从原始岩画到当代中国画, 写意精神贯穿始终,形成其艺术特质和独特的绘画体系。千百年来,不论中国画艺术如何呈现出变化无穷的瑰丽风姿,工笔画也好,写意画也好,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哲理内涵的儒、道、老庄哲学,其长期主导并影响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

所谓写意精神是指在创作中以主观情感为主导的创造性艺术冲动和表现形式,画家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体会、分析和研究提炼并创造出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以主观情感的写意精神为先导, 意在笔先,象生其后,强调主观情感对事物的能动作用。

中国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以写意为主导,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感受外在的物象,外在物象总是属于意的统辖之中,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在对自然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创造,达到感悟生命,抒情表意的目的。一方面将物情感化,另一方面将意对象化,眼中之竹演绎为胸中之竹,带有画家强烈个人情感,经过经营构思提炼熔冶,胸中勃勃,遂有画意随机应变而迹化,由此而出现气韵生动、散点透视、随类赋彩等各种传神的创作形式和优秀作品。艺术创作不是以主观去追求客观,而是强调生命活力与作者心灵世界的融合,以达到物我交融,神形兼备的目的,由此其作品才能格高韵雅,生动传神。

在中国画领域,就字面意思理解,长期存在将工笔画与写意画对立的状态,殊不知写意精神是中国画之灵魂,同样贯穿于工笔画创作之始终,审美本质是殊途同归,同样要求境界高远,传神写意,气韵生动。大量画家、理论家纠缠于其中,其实使用任何工具、材料的不同画种均创作了优秀的艺术作品,工具、材料是为人服务的,画家的文化修养不同,作品才有高下之分。工笔画的工、板、死,在大量的写意画中同样存在。境界高远,传神写意的工笔经典作品自古以来举不胜举, 。明清以降,居廉、居巢的撞水撞粉没骨画法更是直接从视觉上打破了工笔画与写意画的界线,成为当代工笔画创作借鉴的经典。当代工笔画在水与色、水与墨之间撞、泼、洒等各种千变万化的技法应用,创造了当代工笔画新的辉煌。

艺术的根本在于创造, 笔墨当随时代,不论是工笔画也好写意画也好,只要我们把握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吃透传统,吞吐古今,融会中西,加强文学艺术修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敢于探索创新,内容形式上独树一帜,中国画艺术的长河,必将出现更多璀璨的艺术精英与精品。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其内在精神都是长期主导并影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的儒、道、老庄哲学。

B.写意精神是指在创作中以主观情感为主导的创造性艺术冲动和表现形式,强调主观情感对事物的能动作用。

C.世人将工笔画与写意画对立起来,其实写意精神是中国画之灵魂,工笔画也要境界高远,传神写意,气韵生动。

D.工具、材料是为人服务的,画家文化修养高,画工笔画就境界高远,文化修养不高,画写意画就工、板、死。

2.将下列对画作的分析填入文中横线处,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五代画家黄筌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其《写生珍禽图》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

B.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游春却不画春景,通过人物神情动态、马匹轻快节奏表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C.北宋崔白的《寒雀图》全幅一枝弯曲老树、枝头九只小鸟栖宿跃噪不一,生动的构图,传达给人清远凝练又极富生机的意境。

D.宋代李迪《枯荷鹊鹎图》中翻卷的叶面,满布虫蚀的痕迹,一只鹊鹎双爪紧握荷茎,扭颈俯视,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鲜明的写意精神,使用了象征的、变形的、抽象的、表现的等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

B.中国画家进行创作,强调外物与作者心灵世界的融合,追求神形兼备的境界,又把写意作为物象的先导和主导。

C.随着写意精神在绘画领域的影响,当代工笔画充分借鉴了写意画的技法,工笔画与写意画之间界线越来越模糊。

D.艺术的根本在于创造,要创作更多璀璨的艺术精品,我们应着眼古今中外,从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提高艺术修养。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3分)D 2. (3分)A 3. (3分)C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5308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