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空灵论 陶东风》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3-23 01:10:4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空灵论 陶东风

宗白华先生曾以太虚片云,寒塘雁迹形容艺术的空灵境界,这一描述是十分形象而精当的。空是虚,是无,是静穆;而灵则是实(不同于写实之实),是有,是灵气,是生命。这两者正好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点,也是所有中国艺术史上偏于抽象写意的艺术品的两个基本点。然而灵实以空为前提条件,周济说:空则灵气往来,可见不先求空,灵气就无法产生。不过反过来说,没有灵,空就成了顽空、死空,谈不上美感的力量了。因此,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苏轼说得好: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外枯乃指外形的简约、空虚;中膏是内在的生命力之旺盛,所以似澹而实美,并非一片死寂枯竭。刘克庄说过类似的话叫若近而远,若淡而深;金圣叹则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来表达这种艺术境界。

那么,这种空而灵、虚而实的境界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涉及到简的问题。简者简约,美学上的简约不同于科学论文或其它实用文体中的省略,而是说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也就是说,以极其简化的线条传达极其丰富的意蕴,从而使人想象于无穷。如果一首诗、一幅画中的意象或线条简约而又有无穷的美感发生之力,那么这首诗或画就达到了简约和空灵。李东阳认为王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二句诗淡而有味,近而愈远,恐怕正是因为它们以简约洁净的意象深深地透衬出宁静、闲适、恬淡的心境和意蕴的缘故。王维这首小诗名为《鹿柴》,全诗共四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的首二句以空山之空旷、无人、静寂、幽深,作为背景,而活跃跳荡于这个背景之中的则是生命的声音,无人而生机盎然。后二句似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捕捉了一束晶莹透亮的光束,它像金色的线一样穿透深邃茂密的森林,最后栖息于青青的苔藓之上。深邃空幽的绿色丛林中透下这一束光芒四溢的阳光,这是多么空寂而又灵动的境界!空山、深林是空;而人语、返景则是灵了,这两者一旦被天衣无缝地接合起来,就是绝妙的空灵境界。

总之,从美感经验的角度说:空灵和简约是指简化的外形中包蕴着丰盛的美感发生之力,每一意象、每一线条、色彩、音响都凝聚着旺盛的、生生不息的美感张力。如宗白华先生说的: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倪云林画一树一石,千岩万壑不能过之。而这,不正是抽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的地方吗?

形简而旨丰,以高度抽象、饱蕴张力的形式传达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艺术理想在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实践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中国的古诗一向以意象简洁称著,而简洁中包含无穷情感意味。古典诗歌中形简而旨丰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上文所引王维《鹿柴》就是此类精品。另外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二句勾画出空旷寥廓的远景,突出空;后两句凸现孤舟和独钓者两个意象,简约而纯净,意象的简洁和背景的空远正好把诗人孤高的情绪表现得深刻含蕴。(文章有删节)

22.根据你对空灵境界的理解,解释为什么文章第一段中称用太虚片云,寒塘雁迹形容空灵境界是最精当的。(4分)

23.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空而灵、虚而实的境界是怎么产生的?(2分)

24.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古典诗歌中形简而旨丰的例子不胜枚举。请参考文中对柳宗元诗歌的剖析,选择一首符合形简而旨丰要求的诗或词,默写并且加以阐述(6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2.茫茫的太空中飘渺着丝丝白云,空旷的寒塘里掠过片片雁迹。太虚、寒塘是空,而片云、雁迹则是灵。(首先应该有对空灵境界的理解,然后根据空灵境界的特点分析此句,每点2分。可以分层作答,也可以融合在一起,但一定要明确对空灵境界的理解)

23.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也就是说,以极其简化的线条传达极其丰富的意蕴,从而使人想象于无穷。或简化的外形中包蕴着丰盛的美感发生之力,每一意象、每一线条、色彩、音响都凝聚着旺盛的、生生不息的美感张力。(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注意要体现出简化和丰富的关系)

24.(默写2分,错1字扣1分,扣完为止;分析4分,分析扣住形简旨丰两点,每点2分;如果没有结合具体诗句,只是笼统作答,但观点基本正确,最高2分;如果所选诗词不符合要求分析不给分,可以考虑给2分默写分;)

25 .符合戏剧的基本形式要求(3分),对小令的理解无误(1分),并能够做出独特的设计(1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4251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空灵论    陶东风》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