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4-13 08:04:2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甚异之( )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如此美好,那么你理想中的社会王国是什么样的?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东晋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

2、(1)鲜艳美丽(2)整齐的样子(3)对……。感到奇怪(4)不值得,不必

3、(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4、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5、“略”。符合社会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TAG标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5684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阅读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