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 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3分)
(2) 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0.(1)两句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1分)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2分)(修辞手法答到一点可给1分,答拟人手法不给分。未按所提供的角度分层作答的不给分。)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在清明时节怀人思归的情怀。(2分)上片主人公带愁醉酒,心烦意乱,触景生情,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1分)下片写主人公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团聚。(1分)
赏析
这首词中,主人公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病酒”即醉酒);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悦耳动听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
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细细想来,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为流莺。伤春?倒有些相似。“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光阴荏苒,逝者如斯,转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
当他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那根本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但天涯各一方,现实的现象不可能,绝望之下,只得象希望于梦中与家人相会。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是这首词中最关键的句子,所谓词心也。这一句揭示了全词的抒情实质:乡关之思。
“伤春”一词,不知被古人用过多少次,其实,春本无可伤,可伤者往往是与春一样美好的事物。总结一下古人的生活经验,春天的本身虽无可“伤”,但它却往往是人们感慨伤怀的诱发物。春天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古人从这里选取题材,抒发感情,不知写下了多少诗词!
黄简的这首词,也是这样。
黄简的词流传至今的,只有三首,皆精于修辞,如《眼儿媚》:“打窗风雨,逼帘烟月,种种关心。”《玉楼春》:“妆成挼镜问春风,比似庭花谁解语?”炼字炼句的功夫十分到家,竟似“妙手偶得之”。
这首词中,则有“花惊寒食,柳认清明”。这两句的妙处,首先是如况蕙风所说:“属对绝工”。这两句都是同样的“主谓宾”句式结构,花对柳,是植物性名词相对,“惊”和“认”两个动词相对,“寒食”和“清明”两个表节气的名词相对,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不觉时光飞逝,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精当极富表现力的动词,不经几番锤炼,是无论如何得不到的,确实是这首词的“词眼”。乍见而“惊”,由“惊”而“认”,细细辨认之后,于是乎确认寒食清明已到,从而想到祖茔在焉的故乡,乡关之思油然而生,“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情态就出现了。作者选定寒食清明这种时节,也是不无考虑的。如上所说,这是一个祭扫祖茔的时节,最容易勾起异乡人的乡关之思;同时,这也是一个“断魂”的时刻,往往是雾雨其蒙,雨痕,泪痕,冷冷清清。这种大家约定的、公认的气氛,对全词所要表达的那种比较低沉的乡关之思,自然起到一种烘托、浸染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意所在。当然,这首词的艺术精华,并不止于这两句,但这两句乃“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