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颜氏家训·慕贤第七》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2-11-26 21:11:5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倘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选自《颜氏家训慕贤第七》)

8.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但:只、只是

B.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操:持、拿

C. 君狎之,不纳其谏 狎:亲近而不庄重

D.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肆:店铺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 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

B.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C. 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

D.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10.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属于慕贤理由的一组是

流离播越,闻见已多 ②所与款狎,熏渍陶染 ③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④世人多蔽,贵耳贱目 ⑤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 ⑥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11.断句翻译(12分)

⑴用/符号给下面文段断句(3分)

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

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倘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

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参考答案:

8.B.操:品行、行为

9.A.(B项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C、D两项均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10.C.(①只是说明见多识广。④是错误的慕贤方式。⑤是说正确的慕贤方式)

11. ⑴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

⑵①假如遇上世间少有的明达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

②盗窃他人的财物,那是刑律要惩戒的;窃取别人美好的东西,那是鬼神要责罚的。

③这个小伙子(才能)无与伦比,竟不被世人称赞,也是奇怪的事。

[译文]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位圣人,还近得像从早到晚之间;五百年出一位贤人,还密得像肩碰肩。这是讲圣人贤人是如此稀少难得。假如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我出生在乱离之时,长成在兵马之间,迁移流亡,见闻已多,遇上名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的。人在年少时候,精神意态还未定型,和人家交往亲近,受到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于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而叹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蒙蔽不能通明,重视所说的而轻视看见的,重视远处的而轻视身边的。从小到大常往来的人中,如果有了贤士哲人,也往往轻慢,缺少礼貌尊敬。而对身居别县他乡的,稍稍传闻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其实比较二者的短长,审察二者的精粗,很可能远处的还不如身边的,这就是鲁人会把孔子叫做东家丘的原因。从前虞国的宫之奇从小生长在君身边,君对他很随便,听不进他的劝谏,终于落了个亡国的结局,真不能不留心啊!

采纳他人的话却把他本人放在一边,古人认为是耻辱的。凡是采用了别人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明显称道,而不应该盗窃了别人的好东西,反而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即使是低微卑贱的人,也一定把功劳归到他的身上。偷了别人的财物就会受到刑罚的惩处,盗窃了别人的好东西就会受到鬼神的责骂。

梁元帝从前在荆州时,有个叫丁觇的,只是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很善于写作文章,尤其擅长写草书、隶书,元帝的往来书信,都叫他代写。可是,军府里的人轻贱他,对他的书法不重视,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学习,一时有君写的十张纸,比不上王褒几个字的说法。我是一向喜爱丁觇的书法的,还经常加以珍藏。后来,梁元帝派掌管文书的叫惠编的送文章给祭酒官萧子云看,萧子云问道:君王刚才所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笔,真出於于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惠编如实回答,萧子云叹道:此人在后生中没有谁能比得上,却不为世人称道,也算是奇怪事情!从此后听到这话的对丁觇稍稍刮目相看,丁觇也逐步做上尚书仪曹郎。最后丁觇做了晋安王的侍读,随王东下。到元帝被杀西台陷落,书信文件散失埋没,丁觇不久也死于扬州。以前那轻视丁觇的人,以后想要丁觇的一纸书法也不可得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383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颜氏家训·慕贤第七》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