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鹧鸪天·兰溪舟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1-07 01:02:4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鹧鸪天·兰溪舟中
作者: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一: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


答:帆迎山色来还去句写山,帆迎,描写了船迎着山前去,是动态描写。山色来还去,化静为动,写出了山迎面而来,又离船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舟行之快,别具情趣。橹破滩痕散复圆句写水,船过滩时,击散了滩上的圆圆的水纹,此为动态描写;船过之后,滩上的水纹又复合为圆形,则滩上又呈静态。动静结合,静中有动,极具情趣。(意对即可)

(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
参考答案一: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抒发对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的感慨。
参考答案二: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表达作者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泰然、洒脱之情。(意对即可)

二: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一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对这一句进行赏析。(4分)
(2)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成,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
(1)①拟人: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把船帆人格化,写出船帆的轻松可爱的形象,也是诗人的心情写照。
②动静结合: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复字,写出了水的静态,静中有动,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幻变。
③反衬: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以上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
(2)相同点:都是写顺流而下,船行速度之快;都体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2分)
不同点:韩词写舟行之快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李诗的舟行之快体现了诗人在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的愉悦心情。(2分)


翻译赏析

《鹧鸪天·兰溪舟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
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作品鉴赏】
《鹧鸪天·兰溪舟中》通过从传统的深院绣阕,歌舞楼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便焕发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神理

韩淲词多写闲情逸致,此词正是以清幽淡静之笔,写出了闲情逸致之趣。可谓是韩淲的本色之作。此词题“兰溪舟中”。兰溪,在浙江中部, 今称兰江,是钱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再往下,依次称桐江、富春江、钱塘江,流经杭州入海。这条江流山水清绝,自古名闻遐迩。这是首山水词。朗诵这首词,不知不觉中将人带入了空江烟雨境界。朦胧的江面,朦胧的烟雨,还有朦胧的山色。词人之心,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读者之心,又何必不是这样呢?山水在词中,全然不是羁旅引役的背景,而是自具自足的境界。视野不妨再放开些。词人境界,从传统的深院绣阕,歌舞楼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便焕发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神理。山水词不多有。这确确实实是韩淲词的独到之处。
“雨湿西风水面烟。”开篇便引人入于胜境。细雨湿秋风,溪面一片烟。好一幅泼墨空江烟雨图。“一巾华发上溪船。”次句写出自己登舟情景。一巾华发,可知词人此时已届老年。证以戴复古诗句“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又可知词人此时已过隐居生活,其襟抱洒然尘外,对大自然之体会,自格外亲切。上溪船三字,下得兴致盎然。于是,读者仿佛也随了词人登舟溪行。“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此一联,极写乘舟风行水上饱看山色水容的美感逸趣。

《鹧鸪天·兰溪舟中》描写乘舟风行水上饱看山色水容的美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喜悦之情
上句写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动态。山色来——还去,山一一迎面而来,又一一掉臂而去,又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此句与敦煌词《浣溪沙》“看山恰似走来迎”,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句写水容。橹破滩痕散——复圆。滩痕即滩上水文。溪则有滩,滩则有纹,纹呈圆形。船夫过滩施橹,击散了圆圆的滩痕,船过处,滩痕又一一复为圆形。此句写滩痕亦趣。自其破散以观之,则滩痕为动态。自其复圆以观之,则滩痕呈静态。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与韩淲诗“江中春水波浪肥”(《三月二十七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同一逸趣。亲切的观察,实在体现出词人与大自然的契合。
“寻浊酒,试吟篇。”舟中,词人要来家常之酒,乘兴吟起诗篇。“避人鸥鹭更翩翩。”江上,鸥鹭翩翩飞翔,亦无拘无束。此三句,写出人自得其乐,鸟亦自得其乐,真有物我两忘之古意。“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注。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结笔写顺流而下舟行之速,风趣得很。梦境与现境打成一片。此二句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品味起来,又觉韩词婉而李诗豪,似乎又可见到唐诗宋词之诸多异同。读此词,趣味甚多。船到钱塘,词也戛然收尾,留下了满幅的溪行馀韵。

作者简介

韩淲

韩淲(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659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鹧鸪天·兰溪舟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