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长安九日诗》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26 01:01:4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作者: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⑴.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表述。
⑵.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3分)

【答案】
⑴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形单影只
⑵含蓄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1分)。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已随着雁离开了家乡,但心却在追逐家乡的云,表明自己的心还牵挂着家乡。诗的后两句写自己想到故乡家园中的菊花今天又开了几朵,表面是挂念家乡的菊花,实际上是借此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2分)


翻译赏析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长安九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注释
①江总,南朝陈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作品鉴赏】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长安九日诗》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表达作者思乡心切

江总的《与长安归还扬州》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作者思乡心切,但全诗没有一言一句直接发泄这种情怀,前两句言所见之景: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这诗是人隋后作品,当是作于晚年归乡途中。扬州,指金陵,陈朝及隋初扬州府治均在金陵,微山在今山东滕县南,为南北交通常经之地。“行微山亭”,即行走到微山的驿亭。“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南云”,南去的云;“北雁”,从北方飞来的雁。这两句皆写南归。前一句写心情,显得非常急切,可以说是“超前”运动,人未归心已随云彩飞向故乡了。后一句写行动,一也是表明快,二点明节令,清秋时节,三从“来”的口吻里似可体味出作者的欣慰;自己的归乡也如同雁南飞一样合乎自然。下两句是想像:“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这想得自然,菊花在秋季开放,而重阳赏菊又是向来的习俗。这样想当然是表现他对故园的思念:“篱下菊”也许是他手栽,重九赏菊当是往日家居时的常事,自会引起美好的回忆;“几花开”,又见出他的关切、急切,要早一点到家欣赏。想到篱下菊,恐怕还会想起陶渊明于九月九日徜徉于宅边菊丛、摘菊候酒的故事(见《续晋阳秋》)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会更加增强他对未来退职闲居生活的憧憬。

作者简介

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450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长安九日诗》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