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别宋常侍》和《留别王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15 17:00:0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别宋常侍
作者:尹式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原文】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1.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5分)
2.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3分)诗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2.(6分)【参考答案】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3分)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3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翻译赏析

《别宋常侍》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常侍要到汉水以东的地方去,我在杜陵北为宋常侍送行。他也是宦游之人,无论是行者还是送行者,都是天涯漂泊,就像秋后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彼此都是两鬓如秋霜的白发之人了,衰老的容颜依仗酒力才变红。今日离别之情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相思之情。分别以后,我将会因为思念好友而不得安眠,得以听到静夜里的乌啼声夹杂着如泣如诉的夜风声。

注释
①杜陵:长安东南的 县城。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杜陵北指长安。汉中在汉水东北,故名汉川东。

【作品鉴赏】

《别宋常侍》尹式描写离别,不过是怀抱着各自的心事借酒浇愁的契机罢了

此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前往汉中时写给前来送行的宋常侍的作品。
首二句总说送行之事,提出“游人”与“客”双方以及“杜陵北”与“汉川东”两地。“游人”,诗中指宋常侍。“客”,诗人自谓。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杜陵自繁华,汉水空悠悠,这两处地名在古诗里经常出现,其符号意义远超过了地理意义。宋常侍在长安为尹式饯行,离情别绪即由此生出。
三四句转而抒情。“去”者,说自己;“住”者,指宋常侍。当此分手之际,不作丈夫的壮词,也不为儿女的呢语,而是着眼于彼此共同的流寓者的身分,以“飘蓬”作比。蓬草秋后枯萎,随风而走。诗人将自己与对方比成蓬草,见出对对方的理解,同病相怜之意与羁旅飘泊之情,已尽含在这浅近而又动人的比喻之中。

《别宋常侍》尹式离开长安前往汉中时写给前来送行的宋常侍的作品
五六句着眼于年龄带来的变化。“秋鬓”,迟暮之年的白发。秋鬓本白,遇秋霜而愈白,“衰颜”,衰老的容颜。衰颜本不红,倚仗酒力而始显红润。这两句写衰老之态,抒迟暮之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末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意。“别有”即“另有”。此二字于言外见意,意谓今日此地之别离情景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离情。诗人拟想,分手以后,自己将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听到静夜里的啼乌声、风声,而啼乌声、风声如泣如诉,又会加重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显得别有韵致,情味绵长。
这是一首早期律诗。全篇都是律句和律联,但前两联之间并后两联之间都失粘;三四句处于颔联的位置上,本该用对仗,却只是两句一意的十字句而并不构成流水对。该粘而不粘,该用对仗而不用,这些都是律诗在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的迹象。

《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注释
⑴王侍御维:即唐代诗人王维。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
⑵寂寂:落寞。汉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竟何待:要等什么。
⑶朝(zhāo)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与辩。”空自:独自。南朝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
⑷芳草:本义为香草,古诗中常比喻为美好的品德。此处指美好的处所,暗喻隐逸生活。《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⑸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违:分离。
⑹当路:身居要职的当权者。宋陈亮《庶弟昭甫墓志铭》:“畴昔之年,当路欲置我于死地,病馀而继以囚系。”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⑺知音:知己。《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⑻索:一作“寂”。
⑼故园:旧家园;故乡。唐骆宾王《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扉(fēi):门扇。

【作品鉴赏】
《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自己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源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名家点评】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个中人,个中语,看着便不同(首四句下)。末意更悲。
清代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三、四醇茂,胎息汉人。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客中无聊之况(“寂寂”句下)。
清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真情(“欲寻”二句下)。

作者简介

尹式

尹式(暂且不知~604)隋代河间(现属河北)人。博学能诗,少有令问。...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348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别宋常侍》和《留别王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