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怀吴中冯秀才》和《客意》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15 01:04:2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怀吴中冯秀才
作者: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原文】客意
作者: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
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
十月初旬得到无?

(1)解释元诗诗题客意的含义。(2分)
(2)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但写法上同中有异,试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

参考答案
(1)客意指的是诗人在旅途中(归家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2分)
(2)相同:两首诗都没有直接抒发思念之情(都采用虚写的手法来写情感)。不同点:杜牧的诗是通过回忆以前(当日在暮烟秋雨中的枫桥)与友人分别时情景来表达对好友的思念,而元好问的诗则是运用想象,通过写家中的儿女如何思念漂泊在外的自己(在计算着自己的归期,盼望着自己的归来)来表现自己的思亲之情。(相同点2分,不同点3分,共5分)

翻译赏析

《怀吴中冯秀才》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洲苑外,草木萧萧。回首旅途,山水辽远,岁月遥遥。唯有分别时的那番情景,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却。然而,眼前枫桥,暮烟笼罩,秋雨凄凄。

注释
①长洲苑;故址在苏州西南。②邮程:即旅程。③枫桥:在苏州城西,寒山寺前。
【通假字】“邮”字通“游”字


【作品鉴赏】

《怀吴中冯秀才》杜牧,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名。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客意》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诗意1
客居他乡的游子,难免会有思乡的情怀,偏偏又遇到这飞雪寒夜、贫屋青灯。自己孤枕难眠,在半醒半梦中仿佛清清楚楚的见到了归家的路程。远远看见了孩子们在门前眺望,盼望着爹爹的归来。十月初旬,父亲能不能回到家里。
诗意2
离家在外,孤身一人,已甚孤寂,偏偏又是雪天客居他乡,一盏青灯相伴,孤枕难眠。思绪茫茫,仿佛清清楚楚看见了归家之途。仿佛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登高远眺。十月初旬,父亲能不能回到家里。

【作品鉴赏】

《客意》是诗人晚年之作,抒发了思家盼归的急切心情
金代诗人元好问的《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出生七月,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编有《中州集》。元好问 《元遗山先生全集》内页 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当时所有的文学形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流传至今的实证或记载传说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有,如:诗、词、歌、曲、赋、小说,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

《客意》作者从“客意” 中表现出对儿女的深爱,语言平易,感情真挚深厚,读来诗味极浓

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 是金代最有成就的诗人。其绝句追慕杜甫和苏轼,感情沉挚,风格刚健。元好问,字裕之,系北魏拓跋氏的后代。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其感时伤乱之作,风格尤为沉郁。 《客意》是诗人晚年之作,抒发了思家盼归的急切心情。首句从环境的清冷来渲染客意的孤寂。本来离家在外,孤身一人,已甚孤寂,偏偏又是雪天客居他乡,一盏青灯相伴,孤枕难眠,更显寂寞清冷。正是这孤寂的心境,把诗人的心绪引向归途。次句“眼中了了见归途”便是写枕上思绪茫茫,仿佛清清楚楚看见了归家之途。这种思绪的幻化,把思归心情更深化了一层。 后两句,沿着幻化的思绪,从空间向家乡靠近。“山间儿女应相望”,仿佛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登高远眺;“十月初旬得到无”,仿佛听见他们在推想:十月初旬,父亲能不能回到家里。从家乡儿女方落笔,写儿女盼父归家的殷切心情,更反衬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作者从“客意” 中表现出对儿女的深爱,语言平易,感情真挚深厚,读来诗味极浓。
【名家点评】
《客意》是诗人晚年之作,抒发了思家盼归的急切心情。首句从环境的清冷来渲染客意的孤寂。本来离家在外,孤身一人,已甚孤寂,偏偏又是雪天客居他乡,一盏青灯相伴,孤枕难眠,更显寂寞清冷。正是这孤寂的心境,把诗人的心绪引向归途。次句“眼中了了见归途”便是写枕上思绪茫茫,仿佛清清楚楚看见了归家之途。这种思绪的幻化,把思归心情更深化了一层。
后两句,沿着幻化的思绪,从空间向家乡靠近。“山间儿女应相望”,仿佛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登高远眺;“十月初旬得到无”,仿佛听见他们在推想:十月初旬,父亲能不能回到家里。从家乡儿女方落笔,写儿女盼父归家的殷切心情,更反衬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作者从“客意” 中表现出对儿女的深爱,语言平易,感情真挚深厚,读来诗味极浓。

作者简介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元好问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338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怀吴中冯秀才》和《客意》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