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丹阳送韦参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12 09:04:1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丹阳送韦参军
作者: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
2.诗中的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样将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含蓄动人的?
3.简析秋字在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的表达效果。(2分)
4.赏析最后两句,分析其中包含的感情。(4分)

答案:
1.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有景、有情)。
2.示例一:这句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点点寒鸦飞尽,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景物中寄寓诗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动人。示例二:这句诗语言精练传神。如尽,诗人长久独立江边,连点点寒鸦都飞尽了还不忍离去,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深长。或如悠悠,写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样绵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3.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秋说明愁绪。(要点:时令与愁绪 2分)
4.日晚指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寒鸦句是望中所见,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或寓情于景),表达作者的悠悠的思念之情。(要点:孤独、寂静,环境气氛的渲染或寓情于景,思念之情,4分)

二:
(1)你认为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2分)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此首诗后两句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秋字用得好。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表达人的情绪,作者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2)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第三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就连使人感伤的乌鸦此时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了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三:
⑴诗的一、二两句,是从哪两方面写送别的?
⑵仔细体会第三句诗中望字的妙处。
⑶诗的末句寒鸦飞尽水悠悠中包含了哪些感情?
参考答案
⑴送别的地点丹阳郭 和送别的季节秋 。(意对即可)
⑵望字传神地写出思念的神态以及绵绵的忧思;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下文寒鸦飞尽水悠悠的景象。(意对即可)
⑶江面上寒鸦点点,这一景象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空虚的感情。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翻译赏析

《丹阳送韦参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注释
参军:古代官名。
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
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
别:离别。
日晚:日暮,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
江:长江。
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
悠悠:长久遥远。

【作品鉴赏】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篇写景抒情送别的的名作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名作,造语清丽流畅,诠释诗人对友人的一种真挚感情。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丹阳送韦参军》通过描述送别友人途中所见所闻,抒写诗人与友人离别前后的真挚感情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名家点评】
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而浩叹、而惆怅。发而为诗,便出现许多传世的佳作。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因为这一类作品一般都感情真实充沛,极少造作,故最易打动人心。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离情缥渺。
《批点唐诗正声》:作诗妙处,正不在多道,如“日晚”二句,多少相思,都在此隐括内。
《唐诗选胜直解》:首一句完题面,后三句递生出一江之隔,故曰“两地”,曰“南”“北”。“悠悠”则实写江水,送别之意渐探渐远,有味。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只一“望”字见意,末句转入空际,却自佳。
《诗境浅说续编》:临水寄怀,不落边际,自有渺渺予怀之感。

作者简介

严维

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289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丹阳送韦参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