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秋夜长》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4 09:08:53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秋夜长
作者:张籍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愁人不寐畏枕席,
暗虫唧唧绕我傍。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

1.此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结合有关诗句分析。(4分)
2.此诗的颔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4分)
3.里面的畏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复杂心理。(2分)诗人既想让自己能够睡去以摆脱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辗转难眠。(2分)
2.诗人选取秋夜中的月光、暗虫、荒城、北斗、白露、秋风、鹖鸟等比较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寂静、凄清、孤独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冷清孤寂的秋夜里无法排解的愁绪。
3.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复杂心理。诗人即想让自己能睡去以摆脱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辗转难眠。


1.愁人不寐畏枕席中的畏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5分)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一个畏字,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复杂心理。(2分)诗人既想让自己能够睡去以摆脱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辗转难眠。(3分)

2.融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通过对秋夜天光月色、荒城田野、虫声鸟鸣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2分)烘托了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心情。(2分)(答衬托以动衬静等并恰当分析,可得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中的炼字,做此类题目,规范的做法是,先解释所炼字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所炼字所在句定向翻译,然后写出这样表达的作用或效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的答案有时会比参考答案还完美。畏是怕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心理。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愁苦难以入眠,既想睡去又辗转难眠,听暗虫唧唧绕我傍更加难眠。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形象中的情景关系,主要表现手法明显是借景抒情。回答出通过什么景,抒发出什么情即可完成题目。从诗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写景抒情诗。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借助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冷清孤寂的秋夜里无法排解的愁绪。诗人选取秋夜中的月光、暗虫、荒城、北斗、白露、秋风、鹖鸟等比较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寂静、凄清、孤独的氛围,从而传达出诗人的心中之愁。本诗运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带有凄清味道的秋夜图,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如果仅仅分析暗虫唧唧绕我傍一句的衬托以动衬静手法,适当给分。

翻译赏析

《秋夜长》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虫唧唧绕我傍。
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

【作品鉴赏】
《秋夜长》以动衬静,衬托了自己寂寞孤独的愁苦心情和无法排解的愁绪
此诗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复杂心理。诗人既想让自己能够睡去以摆脱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辗转难眠。诗人选取秋夜中的月光、暗虫、荒城、北斗、白露、秋风、鹖鸟等比较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寂静、凄清、孤独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冷清孤寂的秋夜里无法排解的愁绪。
一个“畏”字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复杂心理。诗人即想让自己能睡去以摆脱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辗转难眠。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对秋夜天光月色、荒城田野、虫声鸟鸣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心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带有凄清味道的秋夜图,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简介

张籍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135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秋夜长》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