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秋思寄子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2 01:01:02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秋思寄子由
作者: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1.请简要分析一二句中的知催二字的妙处。(5分)
2.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①知有知晓、明了的意思,诗人看到叶黄,知晓已是晚秋,(1分)
②催有催促的意思,写出了时间的紧迫,(1分)
③这两字,看似写景,实际上诗人是融情于景,将一腔愁情托付晚秋黄叶、催人
小虫,(1分)表达对自己落魄无依处境的郁闷和对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感慨。(2分)
2.①高卧云壑的老松,只有沧江挽纤的万牛才能把它拖走。(2分)
②诗人以松自喻,表达了强烈地与恶浊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孤傲之情;(2分)
③同时也与友人分享自己已看尽世态炎凉,看淡功名富贵,绝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坚定意志。(2分)


翻译赏析

《秋思寄子由》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川田野上草木枯萎凋零,知道季节已到了晚秋。天气渐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赶制裘衣。老松饱尝人间世态,高卧云壑。要想把它拖走,如果没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是办不到的。

注释
⑴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苏氏兄弟都是宋代文学家,也都是黄庭坚的好友。
⑵黄落:谓草木枯萎凋零。
⑶小虫:指促织(即蟋蟀)。催:有催促之意,用拟人手法。功裘(qiú):古代天子赐给卿大夫穿的一种皮袄,其做工略粗于国君所穿的“良裘”。此处泛指冬天的裘衣。
⑷“老松”句。化用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十二“云壑布衣鲐背死,劳生重马翠眉须”诗意。此处作者自比老松。阅世:经历时世。云壑(hè):云气遮覆的山谷。
⑸“挽著”句:化用杜甫《古柏行》诗句“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意为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牛也难拉动。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作品鉴赏】

《秋思寄子由》借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与蟋蟀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

此诗虽只短短四句,却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情感。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妇女们都在辛劳不息,自己当年也曾想过要干一番事业而落魄至今,一事无成,再也难以展露才华。一个“知”字,一个“催”字,表达出“光阴徒催人老”之意。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和烘托的手法,借景抒情,借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与蟋蟀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来表现了诗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情。
三四句,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把自己比作高卧云壑的老松,早已饱尝了人间的炎凉世态,对功名富贵之类都看透了。因此,绝不与时俗同流合污。“挽著沧江无万牛”,说没有一万头牛都拉不动老松,言外之意是:此志甚坚,难以动摇。

《秋思寄子由》抒发作者落魄无依的郁闷感受,功名未遂的感慨,同时也有慰勉之意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做高卧云壑的老松,生动形象、 瘦硬蕴藉的语言有力地寄托了诗人拒绝与恶浊的社会现实同流合污的孤傲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慰勉之意。同时,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云壑布衣鲐背死”和“万牛回首丘山重”两句诗,显得贴切自然。
此诗精雕细刻,瘦劲拗峭,体现了黄庭坚诗作瘦硬的特色。诗人曾说过:“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此诗正是他对上述主张的实践。全诗除第一句外,句句用典,但并不显得晦涩难懂,亦无斧凿之痕。
前人评黄庭坚诗,有所谓“草蛇灰线”之说,意即章法娴熟,结构细密,似断实连,不露痕迹。此诗正具有这样的特点。诗人感秋抒怀,但不明言,而把情融入景,写得十分含蓄,足见诗人笔力之高。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090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秋思寄子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