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30 09:03:2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作者: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1、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一句中,哪两个词用的最妙,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尾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4分)
3、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4、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参考答案
1、留和唤(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向,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1分)。将这骤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摹写得极富人情味,生动而形象。(1分)
2、比喻。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想象生动,新颖(2分)。显示出作者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2分)
3、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4、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示例: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明月皎洁,那小小的船儿似乎装满了这迷人的月光;秋江澄澈,波平如镜的湖面似乎是平平地铺展开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无法言说的轻松与喜悦。 
  又如;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词人由自我想象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际情况,却抒写自己幻想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我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将这骤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摹写得极富人情味。
  再如: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那样泰然自若。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这些,都显示出作者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意对即可)

翻译赏析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释
①三峰:即黄陵山。词人因改官被调离湖南,途经洞庭湖畔黄陵山时遇风受阻,泊舟山下,而作此词。
②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③准拟:一定能。

【作品鉴赏】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通过描写行船所见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钟爱及旷达乐观的胸襟

作者实写“秋色”、“湖光”、“斜阳”、“细浪”,以及泊船后听到的涛声。作者想象与水神“看斜阳”;想象听到“水晶宫”奏乐;想象明日抵“岳阳楼”。这些积极奇特的想象为虚写。词的上阙描绘了行船受阻前后作者所见和感受,词的下阙写停船后作者的心理活动,露宿江边却设想着美好的明天。流露出作者对山水美景的钟爱,以及作者随遇而安、旷达乐观的胸襟。

作者简介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四川简州(今四川简阳)人,后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059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