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文档下载网!

拥有海量精选范文,祝你一臂之力!
计划、总结、合同、论文、作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浅要比较分析

更新时间:2025-06-15 07:42:10 发布时间:2025-06-15 07:42:10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摘要:经济学说就是人们对自己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的认识。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说。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西方经济学占据统治地位,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却一直奉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两种学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协调发展并逐渐发生演变,共同指导国家经济朝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

一、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属于生产问题;垄断资本之间相互瓜分剩余价值则属于分配问题;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相互交换、工人和工人之间相互交换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可以研究生产力。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及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研究与叙述的方法等。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各类问题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基本矛盾为出发点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完成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过程,以最大化满足人类无限欲望,即解决资源稀缺性与欲望无限性的基本矛盾成为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的各不相同,每门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过程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和经济数学分析。

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建国几十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渊源的探讨,我们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思考、敢于突破理论禁区的创新精神和勇气,也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辨证态度,以及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兼收并蓄、批判继承与发展的博大胸怀,这些都为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对待理论知识指明了方向。

(二)西方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对西方经济学的看法有所改变。我们对西方经济学总体上批判是不妥的,应该在总体上学习,有分析地运用。许多学者,应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们知道微观经济学要解决价格机制如何配置资源、如何协调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如何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等等;这些比较实用的问题,正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十分注意的。所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某些问题确实对我们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展望两种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增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实用性,强化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具有根本不同的阶级实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为本阶级的历史使命服务这一基本点上是相同的。西方经济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同其服务的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是息息相关的,这一方面体现在它具有很强的辩护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把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作为核心课题,重视对各种具体问题的研究,力图对各种具体经济问题做出理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谋取最大经济效益。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除了仍然重视其在培养无产阶级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重要地位外,在我国无产阶级统治地位完全确立,历史任务主要是建设而不是革命的条件下,更应该重视其建设性研究,不断增强其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功能。

(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部分内容要重新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知识、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等科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去。而这些新的认识却与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有所背离。因此很多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产生质疑,甚至诋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过时。这些矛盾看法表现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发生这种抵触并不奇隆,因为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科学技术等并不能创造价值。为了要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对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新认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即依据实践去发展理论,这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2]陈孟熙.西方经济学史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252.

[3]权贤佐.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统计研究,2025(03).

为您推荐

浅谈“经济人”的现实基础、生成途径与扬弃方式———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

一、经济人的理论假设与现实基础 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及其片面性。经济人假设之所以能追溯到斯密,是因为斯密虽未曾明确加以定名,但他的论述已经涵盖了后世在经济人名目下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每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

2025-06-15 07:42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企业理论比较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企业理论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都探讨个人与社会分离情况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特点,都是对传统“市场机制和谐论”的某种反思。但二者在人的基本行为假定、经济绩效...

2025-06-15 07:4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在国家和阶级存在的历史条件下,所谓的自由贸易只能是一种有条件的自由。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认清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不平等交换的实质,甚至错误地高估本国工业的发展水平,错误地坚持和实践发达国家倡导的所谓自由贸易,势必会给国...

2025-06-14 23:58

浅谈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对于如何更好实现“以人为本”的启示程

一、人与劳动人的本质是什么? 是从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德国古典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家们一直探求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概念进行阐述、定义即:劳动、社会、实践。第一:人的劳动本质。马克思说...

2025-06-14 23:58

浅析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类型划分的研究

阿特维尔在其著作《60 年代后的激进政治经济学: 一个知识社会学视角》中研究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类型和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即比例失调论、消费不足论、资本有机构成论、工资提高论、国家财政危机理论。这五种类型是马克思主义者根据...

2025-06-14 23:58

浅析马克思经济批判中价值介入的方式

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是马克思一生所着力的重心。他的经济批判不是对其经济事实单纯的价值评判或纯粹的抽象否定,而是一种融合事实与价值的批判。此种批判蕴含着一种价值介入的研究方式,即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人类解放理论等研究中,将特...

2025-06-14 23:5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