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文档下载网!

拥有海量精选范文,祝你一臂之力!
计划、总结、合同、论文、作文

对区域税收政策的设计研究

更新时间:2025-07-27 15:30:47 发布时间:2025-07-27 15:30:47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对区域税收政策的设计研究 对区域税收政策的设计研究对区域税收政策的设计研究

历史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一)区域间经济差距明显且没有合理分工

目前我国经济分工布局的重点是向沿海地区倾斜,逐渐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导的经济分工布局,产业分工非常不合理。而在资源型地区,长期依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扩大资源开发,已经加剧了资源环境矛盾。同时地区间产业转移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和地方贸易壁垒的存在,致使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不能有效发挥。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享有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只能加剧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

(二)区域内部的税收政策没有对主体功能的正确引导

在东部地区,税收优惠趋向于普惠制,缺乏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等的激励。在西部,资源税改革尚未完成,较低的税率没有为资源优势带来财政优势;生态脆弱区域因生态屏障丧失发展本地产业的机会,又没有环境税的补偿,找不到生态补偿的稳定资金来源。

(三)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过度依赖,地方政府不惜以破坏环境和损害基本农田为代价,支持房地产开发。此外,按照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对农业免征增值税,所以购进生产资料所包含的增值税就不能作为进项税额得到抵扣,因而加重了农民负担,不利于农民进一步实现增收。对农业发展造成阻碍。“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将长期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外需不再强劲,全球再平衡的修复将会制约中国的增长空间。在这种背景下,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部不同省份的实体经济正经历着新的产业布局的,一些东部企业纷纷选择了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迁移,这将影响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格局。尽管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已着力实施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想要实现地区间的产业装也,如果没有初期分布于东部的政策力度,区域结构的重新布局能否实现完全未知。

区域税收政策设计的定位方向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因此,税收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应该符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需要。如果产业集聚力强于离散力,任何产业转移的初始冲击都会引发自我强化式的进一步转移,最终导致所有的产业都转移到单一区域;反之,初始的对称均衡就是稳定的。中央政府是经济社会资源最大的控制者和重要支配者,也是政策资源的主要制定者和供给者,应该为区域间产业转移提供政策支持。换言之,中央政府应该为中西部地区产业聚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只有中西部地区产业聚集力强于离散力,才能顺利实现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首先,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税收政策的力度,为产业聚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只有中西部地区产业聚集力强于离散力,才能顺利实现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才能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出台环境税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补偿带来稳定的资金来源。环境税可以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共享税,中央政府从环境税中取得的收入用于关系到整个国家生态安全区域的生态补偿;地方政府取得的环境税收入主要用于关系到本地区生态安全区域的生态补偿。

再次,完善以资源税为核心的资源税费制度体系,保证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调整资源税费的分享制度,增加中西部资源所在地财政收入,保证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

然后,改进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地区间经济分工与产业布局的优化,形成产业优惠与区域优惠相结合的优惠政策体系。具体来讲,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既要考虑推进产业发展的普适性原则,又要考虑产业生产力的分工与布局。比如,在重点产业生产力的布局上,对于主要依靠国内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要优先在中西部资源地布局;对于主要利用进口资源的重大项目,要优先在沿海沿边地区布局。

最后,建立城乡一体化税收制度,把对“三农”的课税纳入既有的工商税制体系,推进增值税链条的延伸。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那些以农业为主地区的农村基层政府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自主性财源。建立城乡一体化税收制度,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功能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实现其主体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作者:程艳琼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为您推荐

浅析农林院校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沟通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桥梁。本门课程为农林院校管理学门类部分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的学习,结合经济学知识,提高管理意识。管理经济学可以视为微观...

2025-07-27 14: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与发展

要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如何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回顾得失成败的基础上,研究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

2025-07-27 14:30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一国胜利论”的完善和补充

马克思主义认为,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列宁运用这一基本原理,提出一国胜利论的思想,指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但是,自诞生之初,一国胜利论就不断遭到理论和现实的诘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

2025-07-27 14:30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化(1)论文

【论文摘要】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WTO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多边贸易机制的支柱,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颇具特色。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迅速、有效、双方接受。这个原则是经全体WTO的成员同意,如果他们认为其他成员正在违反贸易规则,受到贸易侵...

2025-07-27 14:30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策略(1)论文

【论文摘要】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因此对加工贸易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意义深远,但加工贸易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总之,从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从国际化背景到中国的自身条件和需求、从己经取得的成就到存在的制约因素等...

2025-07-27 14:29

关于后金融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欢迎来到范文网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后金融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全球经济,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经济转轨国家也深受其害。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影响,转轨国家纷纷实施经济刺激计...

2025-07-27 13:2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