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资源 时间:2022-09-01 22:19:52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翻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标准本”一年级上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鲜艳、精美的照片,这便是教材编者特意为学生所编的“习惯篇”。

  教材,是一种信息的载体,是编者教学理念的物化。那么,标准本一年级上册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开篇,蕴含着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呢?

  一是素质教育观。有人曾经对素质教育作过这样中肯而又通俗的阐释:素,即素来,平日;质就是本质、本性、性格。顾名思义,素质就是平日一点一滴培养成的性格——人们按照一定的规矩行事,久而久之养成习惯,逐渐成为较为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轻易改变的本性。“标准本”一年级上册首先将视点聚焦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上,无疑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是学生发展现。谁都无法否认习惯的巨大力量,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随。国外有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王尔德也有这样一句名言:“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读书、去学习、去交际。学生时代播下的良种,便可赢的未来的丰收。从人的一生来说,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在生产、工作岗位和生活实际中自学语文,则是终生所需,这以后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因此,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便是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以让他们终身受益。

  三是“小语姓小”观。以往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眼睛向上,忽视基础”的弊端,因定位不准导致高耗低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眼睛向下,固本培元,打好基础”。学习语文虽说是一辈子的事,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但也有一个捕捉最佳时机、形成扎实根基的问题。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时机做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不予重视,一旦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再想去改变或矫正就事倍功半了。“小语姓小”凡是要从早抓起,从小事抓起,起点低一些,要求严一些,固本培元,夯实基础。

  基于上述思考,并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从一年级从就将学生日常语文学习和语文生活中一些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作为重要内容编入课本。在课本开头,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题,醒目地编排了五个页码的彩色照片,通过语文生活实践中的形象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可资借鉴的范例。这部分教材可分为三块,其中第一页为第一块,第二、三两页为第二块,第四、五两页为第三块。

  第一块,图上部是两位同学读书写字的姿势,其中女同学正在读书,男同学正在写字。中部是两位同学做眼保健操图,其中男同学正在挤按睛明穴,女同学正在揉四白穴。下面是医生给同学们检查视力。

  第二块,图左上是学生集体读书的姿势,右上是一位学生读书姿势的侧视特写;左下是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角上为握笔位置的特写

  ,右下是学生集体写字的图片。通过上面两幅特写图可以让学生明白:读书时坐姿要端正,双手拿书或将书平放在桌上;书本与眼睛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与视线夹角接近直角。读书时还要做到胸部与桌缘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学生写字的姿势和握笔要求,可以通过下面两幅图看出: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胸部与桌缘的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住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点离笔尖3~4厘米(大约一寸左右)。

  第三块,两页共有八幅小图。第四页上面的图是一位小学生正在整理书包,使里面的书本、文具摆放得整齐、合理。左下方一幅小图,是一位小学生写字之前先用手帕把手擦干净,免得弄脏习字本。右边的一幅小图,是一位同学正小心地把习字本的卷角抹平,她的铅笔和文具盒都摆放在适当的位置。第五页右上角的小图,是一位小学生仔细地整理文具盒。中间的一幅图,是一位同学写完字以后,把铅笔套起来,以免折断笔尖。从下面的两幅图可以看出,文具盒和课本都被小主人保管得很好,铅笔盒里的文具摆放得很整齐,所有的课本都包上了书皮。

  不难看出,这一册“习惯篇”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规范性。

  为确保学生严格养成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习惯篇”的内容编排十分注重规范性。经多次调研,发现许多同学执笔时食指未关节均向里凹陷。这样执笔需以腕运笔,写出字来比较僵硬。正确的执笔姿势应是,食指未关节应是平的或稍向外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指腕配合、运笔自如。习惯篇用特写图片向学生作了正确展示,有利于学生模仿、规范。

  二是科学性。

  习惯是由于长期重复或练习所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行为的自动化。吕叔湘先生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对此,教材的安排应该说是十分科学的:一开始以图片示范让学生认真仿照。反复练习,逐步形成动力定型;后以故事强化,加大信息强度;每篇课文后面均设描红练习,让学生操练、运用,逐步实现自动化,形成“快速反应通道”。

  三是形象性。

  “习惯篇”主要以精心拍摄的照片编排而成,如写字时怎样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学生只要看看图就知道了。直观而又形象的展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心领神会,自然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是整体性。

  这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意:其一是说,一年级上册。强调读写姿势,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其他习惯的要求,或对其他习惯暂时不闻不管。习惯的培养应是全方位的。其二是说,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孤立地进行,应与思想教育、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全面提高。

  我们该如何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首先,习惯培养具有微观性,必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习惯关乎人的一生,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大处着眼,从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一切为了塑造未来的有用之材。

  习惯培养是具体、微观的,教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

  如: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儒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又如:指导学生写字必须抓住“关键点”。一年级学生手小力小,写字时往往握笔处离笔尖太近,结果因要看清笔尖的运行而导致眼睛距离本子太近。因此,保证“一寸”到位是“三个一”中的关键。教师若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引起重视,严格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形成定会指日可待。

  其次,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么握笔、簿本摆放的角度、眼睛和簿本的距离等等。老师交待、讲解、示范、纠正好多遍,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不躁、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也会出现“反复”。

  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走样,这就需要抓“反复”,进行再纠正。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激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第三,习惯培养具有随机性,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新大纲”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成教育的随机性尤其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学校老师的指导训练固然重要,家长的督促检查更是必不可少。就拿写字来说,学校与家庭就要齐心合力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可见,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随时随地、全方位地予以重视,家庭与学校必须齐抓共管。就本册教材的“习惯篇”而言,我们的教学该注意什么呢?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的重要性:课文读错了可以重读,字写错了可以重写,而不良的读写姿势一旦定型就较难改变;读写姿势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读好书、写好字,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是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等等,对自己一生能一否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层面上,应该让操作层面拥有更为广阔的时空。

  其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针对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编一些童话故事或将某些名人小时候的事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将学习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读,或将教学内容拍成录像播放;还可以举行读书、写字仪式,让学生知道,读书、写字是很严肃、很庄重的事,不能马马虎虎地对待。总之,教学要力求生动、活泼,要变枯燥的说教为富有趣味的活动。

  其二,运用榜样示范,指导仔细观察。理论研究认为:技能、习惯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的过程。在外显认知阶段,为了认识和解决某个新问题,人们必须要从自己的记忆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建构。我们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储存和建构一定数量的“相似块”。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课本上的照片的作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同学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这样一来,图上那些同学的具有示范意义的读写姿势就会就会变成一定的“相似块”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以备调用、激活。

  其三,明确具体要求,反复进行实践。在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之后,学生对这一习惯的具体要求便已基本明确。如何才能将这些要求逐步“内化”呢?只有反复实践,舍此别无他途。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示范、比赛、表演等,对学生的读写姿势进行当堂指导,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不难设想,若干年后,用上这套教材的孩子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会像细胞溶进血液一样“内外”他们的语文素质,他们将成为“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清清楚楚表达”的习惯过硬、基础扎实的一代。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其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课文内容很好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感悟课文内涵。

  首先,扫清字词障碍,为学文做铺垫。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仍是本课重点。学生先初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本课生字、生词,先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然后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其次,通过语言文字品味文本内涵。

  在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交流:“平平搭了几间房?”“四间。”“这四间房都给谁住?”“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还有一间给谁住呢?”“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哪些人没有房子住?”“孤寡老人”、“流浪汉”、“没有父母的孩子”、“灾区的人”……“从这里你觉得平平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是呀,平平不仅爱家人,还爱其他人,如果平平现在又搭了许多房子,你说他会让哪些人来住呢?”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短短的一个月又要过了。仔细回想这一个月,突然发现孩子们长了不少,而自己也成长了不少。最初的孩子们都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现在来看他们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比较安静地在教室上自习,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所以孩子们长了不少。相比较而言,我也长了不少,我开始总结经验,知道好孩子是通过鼓励得来的,也知道好学生是通过百分之七十的关爱加百分之三十的教育得来的。

  过去的一个月,我们重走了语文课文,重新巩固了知识,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我们几乎是复习完一个知识点就检验一次,发觉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他们觉得是挑战,开始竞争,个个都想做得更好,这让我很意外,这就说明了自己的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必要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们都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所以都很认真努力地在完成每一项任务,在严寒的冬季,在下雪的日子,他们仍然能够漂亮的完成任务实属不易,这让我很感动。他们的手都冻得通红,看着每张稚嫩天真的脸庞,他们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更加爱他们。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家,还要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每天天没亮就起床,打着电筒来上学,这些都让我觉得羞愧。所以,我从他们那里重新学回了坚强。

  在这一月中,感觉孩子们似乎还是吃不消的,不仅要重拾忘记的知识,还要牢记他们。几乎每天下午,孩子们都会留下来听写、默写,似乎给他们的任务还是太重,但是由于自己在之前的教学工作中没注意到知识的巩固,所以才会加大他们的复习难度,所以,我要谨记这一点,争取让孩子们学得更轻松。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数星星的孩子》这是一篇深受孩子喜欢的文章,故事的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融为一体,课本精美的插图为文章添了彩。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一、抓主线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

  二、扣词

  如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从哪些词你可以看出天上的星星很多。学生抓住“无数、满天、撤”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又如教学第2句时,我让学生抓住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词,“仰”、“一颗一颗”“一直数”等,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从谈自己数星星的体会自然引到“一颗一颗数星星,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小张衡数星星的那一份认真和不容易。

  三、以读代讲

  在读的训练中,我则按照“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导读课文,加深理解;仿读课文,体会感情;读读课文、激发兴趣”的程序进行,使这几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由此构成了讲读课文第一课时的宏观整体。这节课,我还通过范读、齐读、朗读、分段读、小声自由读、听录音读、指名读、分组读、重点句段反复读、男女同学对比读等十多种读的形式,使学生都有参与读书的机会,真正收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以上几个点的落实应该还是有成效的'。在回顾自己的教学后,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去思考:

  1.我创设了很多的情境想让孩子去感受夜晚星空的美丽,以及作者描述时的语言是多么生动形象,但在朗读时,学生的感觉没有充分地渗透和表现,我却未及时进行点拨或范读,回过头想想总觉得这句话的美感、亮度表现得还不够。

  2.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雨铃铛》是北师大版本小学语文第二册以“雨”为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清新自然又充满儿童情趣的诗歌。诗歌找写了春雨“沙沙响”的声音和滴滴雨珠似“串串小铃铛”,这些挂在屋檐上的“雨铃铛”使作者想起了那美丽的铃铛,似乎正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上本课时时值春雨绵绵的季节,孩子们不久前才见过春雨,因此这个时候教学本课孩子们更有切身的感受。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孩子们自己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在随文识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读为本,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把教学设计为五个部分:实物激趣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品读诗句、感情朗读并背诵、书写生字几个环节。一节课下来,我自己收获了很多,下面是我上完本节课后的几点感受。

  一、课前、课堂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年级的小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把工作做细。课前,我提醒学生进行课前准备:书和翻开的田字格本子放到桌子的左上角。听别人读课文和自己读课文时,要用左手压着书、右手指着听或者读;初读课文时提醒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用我们学过的三种方法:问老师同学、拼拼音、查认字表来解决、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要重复老师的问题前半句,读书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教学中随时渗透习惯的养成。

  二、注重朗读训练的层次性。

  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先利用教师范读让学生听准每个字音,检查自己在预习时是否这样朗读、学生自读时要求他们做到不添字、不丢字,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最后,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做带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比如感情朗读“沙沙响”时,我先让学生看春雨的画面并倾听春雨的声音,接着让学想象这样的春雨像什么?有些孩子回答到春雨像细细的头发丝,有的孩子回答春雨像牛毛,接着我再让孩子再听雨声,让他们想象春雨的声音像什么?接着再来想象画面并读读这些对应的字词,孩子们体会起来就非常容易了,自己就读出了春雨的轻、细、柔。最后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配着音乐有感情朗读直到背诵。

  三、注重学生想象思维的激发。

  在教学本课当中,我除了引导学生春雨像什么?春雨的声音像什么以外,在学习最后一句话时,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这绵绵的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还在招呼谁?我鼓励他们学着诗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说一说,有的学生说:春雨在招呼小青蛙,快快捉害虫;春雨在招呼小蜜蜂,快快出来采花蜜;春雨在招呼小鸟儿,快快出来唱新歌;春雨在招呼小白兔,快快出来吃萝卜……学生在自编儿歌中展开想象的超脱,童真在想象与交流中得到个性化的展现,当然,孩子们春天的喜爱之情便更加深厚。在创编诗歌的过程中,他们独特的奇思妙想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上完本课我不禁感慨:只有善于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四、注重随文识字以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低估的教学生点是识字教学,北师大教材很大的特点就是学生需要会认会写的字很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降低识字的难度,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听铃铛的声音引出“铃铛”,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两个字的读音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自己提醒大家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并且第二个字是轻声。接下来我让学生摸一摸铃铛是用什么来做的,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铃铛两个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都有金属有关。在教学房檐时,我让学生联系插图指出房檐在什么地方,由于图文并茂,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的字形和读音;在教学“串”字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的字形,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这个字很像她吃的羊肉串,这两个口字就像是两块羊肉,而中间这一竖就像是穿羊肉的竹签。孩子听了这样的分析,都会心的笑了,在笑声中大家很容易记住了这个字。在学习“招呼”时,我让孩子们带上动作给小燕子打招呼,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招呼既要用手,又要用嘴巴,所以“招”字有提手旁,“呼”字有口字旁。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又一次巩固孩子们识字。我把本课的生字生写在事无做好的铃铛图后面,把铃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摘铃铛识字,哈哈,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可是空前的高涨。最后,我还安排学生写带有提手旁的两个字,“招”和“挂”,把写字落到了实处。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对自己和学生的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我找到的雨声实际不是春雨的声音,比春雨的声音要大,有点有符合诗文中“沙沙沙”的说法,这有些阻碍学生对春雨的直观感受;本节课还可以继续拓展:除了让学生说春雨的声音像什么以外,其实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雷雨、阵雨等雨的感受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争取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收获,继续反思,不断总结,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已接近尾声。说实话,拼音教学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缺少吸引力。因为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在幼儿园都已经认识了声母、韵母。但对拼音却很陌生。加上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学习抽象的拼音,接受并熟练地拼读音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拼读方法,我在实际教学中借鉴并运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游戏中记忆拼音

  一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我将枯燥无味的拼音学习换成找朋友、开火车、比赛、猜谜语、变魔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拼音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2、在比较中巩固拼音

  汉语拼音是符号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笔画组成,包括左半圆、右半圆、长竖、短竖等等。在教由这些笔画组成的b、p、d、q等字母时,将这四个字母分成两组启发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组形近字母在比较时,可以引导学生想:b——p都是右半圆,听广播(b)天线往上拉,泼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圆,马蹄(d)向上带土,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优点:

  1.本次练习课认识了数量词及其他一些生字新词,复习了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了《春晓》。

  2.本堂课,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通过他们自主、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

  由于是练习,应该多给学生训练的时间,少讲解。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第一册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

  1、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2、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清楚,不明白、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情。

  二、在课堂组织教学方面

  讲课过程中,看到孩子们在有老师听课的情况下,还是有孩子在不断的动,有的坐不住,有的不举手就发言,我站在讲台上,还要随时提醒他们,真是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很是担心乱了课堂纪律,完不成教学任务,但在担心之余,我也在分析其原因。

  1、课堂上对孩子的即时性评价,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鼓励和表扬,实效性不强、如果在课堂上对守纪律的孩子我及时给予一个实物苹果图片或一朵漂亮的花朵,对举手发言的孩子给予“文明守纪标兵”的牌子,可以想象是怎样的课堂情景、试想,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障,怎样来完成教学目标呢?

  2、课堂常规体现在细微的地方、比如,拿书、拿笔、拿本子时,不应当有声音;写字时,课桌椅不出声,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非常细微的问题、在课上,听到孩子们放书噼里啪啦,课桌椅丁冬丁冬的声音,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深入地反思后,我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些细节、不管你的课设计的再好,学生出现这样的常规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显得特别浮躁,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要多学习、多讨论、多反思,虚心学习,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提高。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对于教拼音一点经验没有的我来说,刚开学的那段时间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面对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我心里很是焦急,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这对于学习拼音来说可是大忌。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并且在拼音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地度过幼小衔接的这一个多月呢?

  我为此一直在摸索,一直在努力,下面谈谈我几点拙见:

  一、听故事学拼音

  比如在学习韵母“aoouiu”及四声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冬天来了,好冷啊,小朋友都穿上了棉袄──在黑板上出示ao,我们小朋友也来读一读,(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ao的读音,练读ao)。可是有些小朋友却不怕冷,他们来到小河边,脱了衣服就跳下去游泳了——(出示iu,大家来学一学,在这个环节中渗透iu读音,练读iu)。海鸥看见了,连声叫好,小朋友们真勇敢(出示ou,教学ou)。真是一群勇敢的孩子啊!

  在读准了aoouiu以后,再让学生认识拼音字母头上的四顶帽子,集中练读四声。学生在听听讲讲的过程中掌握了aoouiu及其四声的读法,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同时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

  二、做游戏学拼音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谁读得快又准,谁就赢了)拔河比赛(难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三、动动手学拼音

  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做拼音卡片学习拼音,摆字母,用橡皮泥来捏捏字母等,让抽象的拼音字母变得那样的形象直观、可以触摸,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字母是那么的可亲可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既培养了动手能力,有开拓了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

  四、多阅读学拼音

  在学完了全部声母之后,我就让学生为身边的一些物品标上音节做成卡片,然后贴在上面,有贴在家里的,也有贴在教室里的,给学生营造出拼音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时刻能见到拼音,在多看多读中熟练掌握音节的拼读。在学完全部字母之后,送学生每天一首儿歌自己去拼读,自己去背诵;还让学生试着用音节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写得好的帖到墙报上展出;在图书角上摆上拼音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教学拼音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是辛酸,是等待,是无奈,是希望,是动力,是成就,是欣慰……今后我一定继续努力,把拼音教得轻松,教得扎实,教得出彩。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人教社新编的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在连、涂、画、拼、摆等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启迪心智。

  一、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己自主学习,读读背背古诗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有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如学生学习古诗《所见》、《春晓》、《村居》这

  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

  二、认认涂涂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时,我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采用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说说自己平常认识哪些字,展示识字成果,并交流自己的识字心得体会,最后结合园地的练习,让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姓涂上颜色。这样做,能够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读读画画中自主识字

  我在教学中,通过认偏旁,析字形进行识字,效果较好。如语文园地三的读读画画,把你认识的偏旁和相对应的字画上相同的颜色。实践证明,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学习语文、巩固基础知识的任务。

  四、随文识字

  在教学中,我很少用随文识字方法,虽然这种识字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我觉得没有以上几种效果好,我觉得在教学中,应根据文本的内容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才是最好的识字教学。总之,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和探究,让孩子们想学,乐学。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唐老鸭新传》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把着力点放在了体会唐老鸭的心情变化上,先是带着学生感受唐老鸭卖掉羽毛,买了大衣,上饭店吃上一顿的高兴和得意,接着让学生做动作体会唐老鸭跳入水中的兴奋和着急,再接着通过“救命!”的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唐老鸭的紧张,担心和害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却遇到了一些瓶颈,学生在做动作体会唐老鸭跳入水中的兴奋和着急时遇到了困难,我先是让学生自己做做动作,感受感受,接着让学生来交流的时候,学生无法感受到唐老鸭的着急,尽管我进行了一些引导,例如:“唐老鸭的同伴们都在水里游泳呢,多开心啊!唐老鸭一定……”可是学生还是说不出。这一环节就在我自己的“汗如雨下”中草草收场了。课后,我也在反思这一现象,为什么学生无法体会唐老鸭的着急和兴奋呢?关键还是学生没有真正进入这一情境啊!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我叫一个学生上台来演一演,所有学生在座位上一起演一演,把自己就想象成唐老鸭,让学生在做“赶,甩,跳”的时候适时地问一下:“唐老鸭先生,你为什么动作这么快啊?”学生或许就很容易联想“着急”上了。

  课堂总是千变万化的,正因如此,每一节课都留给了我们许多值得反思和令人回味的地方。也正因为这一次次的磨练和总结,让我们渐渐地成长。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困惑就是自己很难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于是“磨课”应运而生,一遍遍的“磨”方能让“问题”更加清晰化,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unün》一课是在学习了“an、en、in”3个前鼻韵母的基础上学习的,课的一开始我就直接复习“an、en、in”的读法,重点抽读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发现一些差的孩子还不够熟练。

  在进行“un”的拼读音节教学时,我没有教而是直接让孩子在4人小组内学习,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小组长在带着组员拼读,有的小组长在让组员轮流拼读,孩子们在小组内都切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在4人一组的汇报拼读中,大家的学习效果都不错。对于孩子自己能够学会的内容,在教学时,我觉得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

  对于拼音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体现坡度教学。我觉得这节课的重点是强调“ün”和“j、q、x”相拼时,“ü”头上的两点要抹去。通过同桌完成小练习,大家齐唱儿歌,再通过开火车等各种形式的轮读,孩子掌握的情况比较好。而拼读的难点在于后面音节词中的三拼音节,有的孩子读不准确。我就把三拼音节单独拿出来,让孩子复习巩固它的组成,再指导拼读,然后再过渡到音节词,这样孩子读起来就顺当多了。我出示音节词的时候,是按照教材上的顺序一个个出示指导。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今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用鲁教版语文教材,其中上册要求认识的汉字有380个,要求会写的有106个,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于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级语文课上主要从识字、阅读、写字三个方面进行。

  (一)识字教学:万丈高楼平地起

  我最重视的是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教材中安排两个单元的识字课,但是纵观整册书,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个月的识字教学课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比方说换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识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说,学“商”字时,我先猜一个谜语:一点一横长,点撇在中央,大口张着口,小口戴帽里面藏。我一边书写一边说,学生们很快就记住这个难字了!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地识记。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课外识的字甚至比课内识的还要多),而且在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

  (二)阅读教学:熟读深思子自知

  进入一年级,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读书。这个问题表现在:朗读时拖腔,唱数而不是读书,句子读得不连贯,语气没有抑扬顿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对话,不能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上种种读书现象,使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某些教学效果。课外之余我也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朗读不流畅原因一:没有牢固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识字量根本不够。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每课的生字数量增多,难记,特别是这学期,识字任务更大,字行复杂,有些很难找到好的识记方法,没有识字经验,只能死记,所以处理这个问题,除了多给学生提供识字方法外,再就是让学生多读,我要求学生每天回家给家长读《小熊过桥》,让家长给孩子读童话故事,提高孩子的阅读欲望,遍数不限,读完后家长签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读起句子来不会断句,不会停顿,不会换语气,我想这和学生的理解有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化大力气教孩子有感情读书。比方说《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我就先讲述文中小朋友家在农村,无法到北京,然后讲升旗仪式的壮观,于是我进行情景换位思考,问学生想看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趁机让他们读书要读出他们的渴望,于是,我的阅读效果果然就达到了!对于怎样读出美的语气,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在对话较多的课文使用,效果不错。阅读教学就是教孩子学会有感情读书,学生能够绘声绘色的读出课文,这也就达到教学要求了。

  (三)写字教学: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级写字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师示范的内容包括坐姿、握笔、书写动作、笔画和结构等。最重要的是课堂示范,这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教师首先当众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然后让学生模仿书空笔顺,然后描红练习。对于有些难的生字要个别示范,在当众示范以后,有些学生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教师就得个别辅导,由于是面对面,学生对老师的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当然对于一些孩子还得手把手示范,这种方法是针对初步写字的小学生,通过手把手,教师直接牵动学生手指,使其能较快地形成正确的书写动作。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示范方法,但学生们在作业中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在原字的旁边给以示范或修改,并要及时地总结,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写作教学:道是无情却有情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开始学写字,我就鼓励学生用笔去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每天用拼音写一两句话,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就好。写作教学主要是“写什么”“怎么写”“如何评论”的过程。

  日记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写什么"。有些同学不知道写什么,记得第一次批阅学生日记,发现竟然全班62个学生40多个写昨天完上吃的什么东西,结尾一致是“真香啊”,或者“我很高兴”。有些同学习惯了"临时抱佛脚",白天糊糊涂涂过日子,不去注意、不去发现、不去记忆生活中一些新鲜的、使自己激动的东西,到写的时候,咬着笔杆,不知道该写什么。因此,日记写作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个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选择一件写下来。老师多读一些好的日记,让学生知道身边发生的事。看到的花草树木、昆虫、玩具可以写,读的书、看的电视也可以写,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忠实记录,社会的善、恶、美、丑也任你评说。

  其次,日记教学还要教学生怎么写,包括格式,即第一行正中写“日期、星期、天气”,然后是正文。一年级学生识字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先用拼音写,每天只写一句话就行,这样也可以帮学生巩固所学拼音,等汉字学的多了就开始尝试用汉字写。

  其实,一年级学生日记写作评价是其次的。因为只要孩子们能够写就可以了。因此只要孩子能够完整的写了,我就会奖励小红花。我要鼓励学生多写。勤于笔耕,不懈不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会"到"会",从"要我写"到"我要写"。一开始写日记,一定要培养学生乐于写日记的兴趣,不要硬性规定每天一定要写多少,但要鼓励每天写日记的同学,还要定期收上来批改,对一些好的日记加以表扬,读给同学听,让好、中、差的同学都得以提高。我还给同学讲了些名人写日记的故事,明确写日记的重要性。学生的每篇日记,我都认真批阅,并且每周五用一节课的时间来与他们共同分享。我大多用表扬的方法来鼓励每位孩子,激励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我没有期望他们能写得多好,只是希望他们能喜欢写作,不把日记当作一种负担。因此,对不写的学生,我不加追究,只是对写的学生给予表扬。渐渐地,他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都能坚持写日记了。看着孩子们稚嫩单纯的文字,即使他们寥寥几笔,但我也能深深感受到孩子们点点情感弥漫其间。

  20xx就要结束了,回首几个月的教学工作,总是几多感慨。一年级是一个人的学习的起点,我们一年级的老师责任重大,我们既要让孩子喜欢学习,还要给孩子们一个欢乐的童年。但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无论是对于教材的解读还是对教案的设计,无论是对课堂的调控还是对学生的把握都极不成熟,因此,我其实正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班62个人,每个个体都是一朵娇艳的花朵,我要甘于做一片绿叶,让花朵快乐的绽放,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一定能做到。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这个学期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将要过去,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一学期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一年级教材编写的意图在于注重人的发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对以往没用的内容进行删除,所学的全是对以后步入社会有所帮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场景自然就很多,内容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很难。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

  的语文课程,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1、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

  2、结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为一个整体,是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通常人们的认识活动并非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也是各种智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不能只用认识智力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实实地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3、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标准》中明确地指出:提倡跨学科教学,与其他课程相融合。这是因为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仅靠语文教材内容和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够。而需要各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相互渗透,再通过有创新地教学才能达到培养目标。如把作文教学与各学科融合起来。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所见》这首诗,简单明了的语句展示了“意欲捕鸣蝉”的乐趣:那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想去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见》这首诗的教学反思:

  我在《所见》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这样做的:

  在学习生字的环节中,我请同学们看“蝉”字。让学生理解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有虫字旁。同时让学生结合《金蝉脱壳》这篇文章,让学生如体会那小牧童想捕蝉时的神态。学生们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有兴趣了。

  由于《所见》这首古诗比较浅显,所以我告诉学生们说:“这首古诗给我们讲了一则有趣的小故事,谁能试着把它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听呢?”

  学生们大都能理解,在围绕“意欲”一词的商讨后,就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的意思快速地讲述了出来。而且发现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后再记忆,学生背诵古诗的劲头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所见》的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ongjie/jiaoxuez/227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手机扫码分享

Top